106从《红楼梦》里看教育:父母的嘴是儿女的风水
说起《红楼梦》,大家肯定说那是宝黛凄美的爱情故事,有人说它是政治小说,也有人说它是记录清代贵族生活的珍贵资料, 甚至有人说它是菜谱、是医书……总之,它是一部包罗万象、精妙绝伦的文学名著。
今天,大家跟敢姐一起看《红楼梦》里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小细节,或许会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有所启发。
01 晒才情欲说还休
有着“混世魔王”之称的宝玉,独独怕他的老子贾政。丫头们唬他就说他父亲来了,薛潘约他,怕约不出也是冒贾政的名号, 贾母说宝玉见贾政像是老鼠见猫。
这么个严父是如何和孩子相处的呢?
我们先来看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府为迎接贵妃省亲,特意新建了一座园林,即我们熟悉的大观园,贾政带领大家为园中各景题匾额。
在其中一处,众人说了各种名字,宝玉说“编新不如述旧”,题“曲径通幽处”,众人听了都赞叹。
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
继续向前,宝玉弃“泻玉”而用“沁芳”,众人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仍觉不过瘾:
“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
宝玉立于亭上,四顾以往,便机(应该同现在的“计”字)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称赞不已。
再一处,众人名“杏帘在望”,宝玉说不如“稻香村”,众人听了,拍手称“妙!”
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接着,又到一处,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宝玉说:“不及‘有凤来仪’多矣。”
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富丽为佳,哪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
宝玉正和大家理论“天然”二字,未及说完,贾政气得喝命:“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炉采芹人。”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
明明就是人前卖弄自己儿子的才情,随了心愿倒要正话反说,甚至不惜狠骂。活脱脱拉着宝玉来表演。
就算是检查宝玉的功课,宝玉有了较好的表现,咱能不能给个鼓励,幼小的心灵哪里受得了一会骂“业障”、“蠢物”,一会“叉出去”、“一并打嘴”的。而且,孩子有时候真分不清那句话是真话,那句话是谦虚。
看来古今家长是有些相通之处的。
孩子会某些才艺,逢到亲戚朋友聚会,拉出来表演一番,一边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边在旁边挑刺:这里不够好,那里需要再用功。
此时的孩子好像是自己的作品。孩子努力学成的东西,都是父母的功劳。
敢情孩子学这些东西是供你们欣赏了。曾经有一个网友说,想起小时候父母请人欣赏她的舞蹈,感觉自己像个艺妓一样。
02“棍棒底下未必就出孝子”
看贾宝玉挨打这回。
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打了三四十下。
话说打也打完了,宝玉伤势严重,一家子都哭作一团,尤其是贾母竟也得到消息,喘吁吁的赶过来将贾政又是一顿怒骂,又是要带宝玉回南京的。
贾政也是有点后悔。
多少父母是在气头上,全凭情绪做主,要么狠命地骂,不解恨了还下狠手打,事后又后悔。
这哪里是教育孩子,这分明是泄私愤。
03重新改过你不信
再看薛姨妈的教育。
从宝钗的温柔贤淑、大方得体,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教育得很成功。咱们暂且不说,来看看薛姨妈对薛潘的教育方法。
还是宝玉因为宝玉被打,大家都怀疑是薛潘告的状(其实不是,无奈坏事做多了,有坏事就想到他),连薛姨妈和宝钗都说是他,薛潘委屈,就说出宝钗的心事,即“金玉良缘”说。气得宝钗大哭,薛潘一看惹了祸,道歉作揖都用上了。
还向妈妈保证:“妈也不必生气了,妹妹也不用烦恼,从今以后我再不同他们一处吃酒闲逛,如何?”
薛姨妈道:“你要有这个横劲,那龙也下蛋了。”
人家薛潘本来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要表态改过的。薛姨妈虽然素知薛潘的秉性,但是也不能不给人家一点希望。
拿到平等的夫妻之间,更好理解。
就好比老公说明天开始戒烟,老婆来一句:“你要能戒烟,龙也下蛋了。”本来老公还想试试呢,听到这句话,干脆试都不想试了。
想改过的人,是需要家人给他信心的。他说出来这个话,是知道自己定力不够,需要家人监督。
比如孩子说:“明天开始好好背书。”父母应该立刻表示“全力支持”甚至“是否需要帮忙。
就算两天之后,又不坚持了,也不能揭短,遇到再次表态,仍要再次相信他。
表态就是向好的表现,父母要给予支持和信任,而不是打击。孩子自己“晒网”的次数多了,自己就不好意思了,自然会“坚持打鱼”了。
04不宣扬孩子的秘密
再来看看赵姨娘和探春的冲突。
探春是赵姨娘所生,但是却看不上赵姨娘的为人和地位。总想和赵姨娘脱离关系,甚至认为二者是主仆关系。
话说王熙凤病倒了,王夫人让李纨、探春暂代管家,宝钗帮忙照看。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关于给多少银子。
探春照章办事给了二十两。赵姨娘因为袭人的妈死时给四十两,来找探春理论。
按说,一个庶出的孩子,凭借自己的才干,得到主子的赏识,委以重任,当妈的应该全力支持。
赵姨娘就不是常人:“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
李纨在旁劝说:“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她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得出来。”
探春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
探春竭力想与赵姨娘撇开关系,不但是因为封建社会妾生的子女要以正妻为嫡母,也因为探春看不惯赵姨娘母子的为人。
赵姨娘因为妒忌宝玉、凤姐受宠,联合马道婆设下毒计,用五鬼害得叔嫂二人不省人事。
父母的行为品德不端正,自己孩子都会瞧不起的。
当赵姨娘说:“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专拣高枝儿飞去了!”
探春没听完已气得脸白气噎,抽抽咽咽,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王子腾)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有跑出来一个舅舅来?
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故意地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
从探春的哭诉,我们可以说探春的心气高,一心攀高枝,连亲娘,亲舅都不认,“反认他乡是故乡”。
但是我们也应该理解“庶出”好像探春的一块心病,抑或是隐私。她能干、多才就是为了挣得人前的一份平等。
奈何赵姨娘总提醒她“不要忘了根本”,这不是总揭孩子伤疤、伤孩子自尊吗?
再看今天的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当然孩子的秘密知道的最多。如果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大肆宣扬,孩子是最不能忍受的。
一亲戚家的孩子,幼儿园尿床了,妈妈扬言要把被子拿到幼儿园去晒,结果孩子吓得当天晚上不敢睡觉,怕再尿床了。
甚至还有家长之间说自己孩子几天不洗澡,几天不刷牙。这些问题私下解决就好了,拿出去说,如果再传到同学那里,在班上传开了,孩子的颜面何在?
古今的家庭教育是相通的,希望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有所思考。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