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断》的瑕疵

《书断》由张怀瓘所著。张怀瓘是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著有《书议》、《书断》、《书估》、《画断》、《评书药石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文字论》等书画理论著作。而《书断》,对后世影响最大。

《书断》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叙述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10种书体的源流和发展概况,比较系统地论述中国文字的发展变化。

中卷和下卷分神、妙、能三品。其中,神品25人(其中书体重复13人,实际为12人),妙品98人(重复59人,实际39人),能品107人(重复72人,实际35人)。

评定“神、妙、能”三品之前,张怀瓘先对历代书法家以传记的形式做了简单介绍,然后以书法家擅长的书体为基准,评定品级。

比如:李斯小篆入“神品”;李斯大篆入“妙品”。王献之隶书、行书、章草、飞白、草书均入“神品”,等等。开创对书法家等级评定的先河。

但是,笔者认为,《书断》有几点小瑕疵。

瑕疵一:张怀瓘在上卷叙述了“古文”、“大篆”、“小篆”等十种书体的渊源,却唯独没有叙述“楷书”的渊源。有学者说,唐朝以前没有楷书的概念,“楷书”名称,是宋朝后出现的,唐朝以前称“楷书“为“隶书”。可是我们知道,“隶书”之祖为程邈,“楷书”之祖为蔡邕。张怀瓘认定“隶书”为程邈所创,显然,他所说的“隶书”,并不是指“楷书”。

瑕疵二,认为“八分”书体是“楷书”,这种说法显然不严谨。张怀瓘认为,“小篆”保留了一半“古文”形迹,“八分”简化了“小篆”的一半,而“隶书”又简化了“八分”的一半。也就是说,张怀瓘认为,“楷书”先出现,“隶书”后出现!这当然错了,实际上,“八分”书体,是“隶书”趋向“楷书”的发展的中间过程,是后来“汉隶”的另一种称呼。

瑕疵三,张怀瓘计入“神、妙、能”三品的,不是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而是各位书法家专长的书体。比如,将王羲之擅长的“隶书”、“行书”、“章草”、“飞白”、“草书”等五种书体列入“神品”,将王羲之的“八分”列入“妙品。我们知道,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和书写时的主客观条件息息相关,即便是同一位书法家,他写作时心情、精神状态、笔墨纸砚等情况不同,作品的质量也绝然不同,张怀瓘以此笼统判断,似乎不太恰当。

瑕疵四,没有将书法家重要的作品罗列出来,有些书法家的甚至没有任何作品存世,只是靠传说来评定,显然难以服众。比如,列入“神品”的史籀、杜度,并没有留世作品;列入“妙品”的杜林、卫密、邯郸淳、卫恒、赵高、刘德升等23人都无留世作品可考。列入“能品”书法家,无留世作品可考的人更多!

瑕疵五,“草书”称谓不科学,张怀瓘所指的“草书”,本是指张芝所创的“今草”,有别于“章草”,可张怀瓘将“今草”笼统称为“草书”,范围太广泛了,实际上,“章草”也应该属于草书范畴。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161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