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彻底平反?从岳飞追赠“武穆”说起
直到宋孝宗决意北伐了,才想起冤死的岳飞。追赠谥号:“武穆”。是武将中的三等,南宋朝廷迟迟不愿将“忠”字加于岳飞。武将三等,武忠,武勇,武穆。这“穆”字在岳飞身上,意思仅仅是行为端庄,并无谋反的事实。像不像那个口吻吧,“莫须有”的阴雾,并没彻底消散远去。
然并卵。宋孝宗北伐并不成功。直到宋理宗时,大宋行将就木,才把“忠武”加于岳飞。宋理宗时虽连蒙灭了金,但很快又被蒙古打得稀里哗啦。虽回光返照全无灿烂的颜色,南宋王朝的这一抹夕阳一点儿也不辉煌。然而忠臣早在差不多百年前,就已经随王朝陪葬。
想当初宋高宗将岳飞等人交部议罪。秦桧尚不忍加极刑于岳飞之子岳云,判处流放。但是宋高宗览状改判,岳云判斩首,还有岳云腰斩的说法。可怜大忠岳飞,在冤死风波亭之时,他尚且不知道随父战场拼杀报国的儿子岳云,已先他死去。就连女婿张宪,也惨遭荼毒。忠孝满门,在残酷自私的封建统治者眼里,都不过是斩草除根的小小棋子。
其实岳飞死得并非那么从容,赐毒酒风波亭的说法更多来自戏说和演义,于史无据。岳飞死于南宋都城大理寺狱。且死状极惨,受尽酷刑拷打,被重击肋部而死。似乎不用再解释吧,大理寺并不是寺院的名称,和大理更无关系。就是最高法院的意思。
然而,宋高宗并非不曾给予岳飞信任。甚至可以说恩遇颇深,圣眷隆重。完全可以说,是宋高宗简拔岳飞于行伍之中。岳飞初次面圣,就获御赐金带鞍鞯等物。岳家军所张挂“精忠岳飞”大纛,也是高宗亲赐御书。高宗曾召岳飞至密阁,私嘱:中兴大事,朕就全交给卿了。岳飞最后加封开府仪同三司,位同三公,也是出自圣意。
但宋高宗对岳飞又不放心。岳飞有妄议擅行的一面。岳飞有好犯上的记录,擅自脱离长官王彦,擅自脱离长官杜充。更要命的是,岳飞一而再而三地对皇上撂挑子,擅离职守,必皇上苦劝方返。宋高宗后来十三道金牌急令岳飞班师,也是怕他“不听话”的性子又犯了。25岁时岳飞即因上书言事,建议高宗恢复中原,而被斥责“小臣越职,非所宜言”,褫夺军职,开除军籍,逐出军营。宋高宗曾特别规定,不许岳家军妄称“提兵北伐或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否则“虽立奇功,必严加罚。”
南宋和议成。宋高宗也念及岳飞的功劳,加封开府仪同三司,位同三公。但是岳飞,朝廷虽三诏而不受。高宗温言以劝,岳飞方才受职。岳飞还连上两札,要求解除军职,对朝廷所多讽刺。高宗不睬,也不许解职。
让宋高宗对岳飞嫌隙陡生的,是岳飞另一次妄议。岳飞建议高宗早立皇储。染指皇家内部事务,况为武将,触动了皇帝最为敏感的神经。是什么让朱棣歇斯底里,要诛方孝孺十族?并不完全是朱棣异常残暴,而是方孝孺偏偏管定了皇家家务事。康熙把插手太子事务的齐世武钉死在墙上,哀嚎一整日失血过多而亡。
即使是宋高宗赐死岳飞的御札。你有兴趣不妨读来看看。也是口必称“卿”,温情脉脉,优恤有加。卿劳苦,卿速归。只是末句“如卿体国,岂待多言?”温存依然,还是寒意凛凛?
在赵宋眼里,太祖既以高级武将黄袍加身,怎会不对高级武将天然警惕,太庙里岂无家训?既以武力篡夺起家,如何允许武力篡夺重演?岂容太阿倒置?
写在最后:岳飞平反时,军功战绩都险些湮没无闻。因为在秦桧的主持下,岳飞的材料尽毁。南宋朝廷只能以访求故将遗卒的方式考证史实。岳飞的很多遗事,是由岳飞的三子岳琳和孙子岳珂搜求整理。有些存在争议,比如郾城大捷,是否有严重夸大之嫌。已不得而知,无从考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