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
于非闇是我国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1889年出生于北京,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
于非闇的祖上为汉八旗。他的母亲是清朝皇室后裔。因此他小的时候家境十分殷实。
于非闇自幼学习诗书画印,有极好的文学艺术素养。
1908年于非闇进入满蒙文高等学堂读书。
辛亥革命以后,旗人享受的优厚待遇被取消,于家的生活也随之日渐困顿。
1911年,于非闇在闲余时间跟随民间画师王润暄学习绘画花鸟鱼虫。
除了学习绘画的基础知识,王润暄还让他养花、养蟋蟀,平时多观察,培养他“审物入微”的能力。
1912年于非闇考入师范本科,毕业后在多所中小学任教。
由于当时时局的动荡。学校经常发不出工资,于非闇业余时间就给人写帖子,写传单,画鞋面,画肚兜等赚点微薄收入贴补家用。
于家的家产也一点点变卖净尽。
1926年,于非闇进入《北平晨报》作编辑和记者工作,生活才稍稍有些安稳。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文化,包括中国画在内都受到了冲击。
在美术界,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的地域性画派,于非闇属于京津画派。
20年代末,于非闇拜入齐白石门下,学习绘画和刻印。
20年代到30年代,于非闇在《北平晨报》、《北晨画刊》、《时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描绘了当时北平在日常生活、文学、书画篆刻等方面的变化。
于非闇常在文章中署名“闲人”,他本人也是真的很“闲”:从诗词歌赋、制墨刻印,到近百年京城各种花边轶事,再到养花钓鱼遛鸟玩蛐蛐唱京戏,无一不好,无一不精。
他写的文章也是涉猎广泛,幽默诙谐,很受民众欢迎。
30年代开始,于非闇到各大院校任美术教师。
同时,他继续写文章、画画,还与张大千多次合作办画展。
(此画为张大千和于非闇合作之作品)
他与张大千相识于1933年,当时张大千来北平发展,于非闇多次为其写文章,做宣传,两人自此成为好友。
在张大千的建议下,于非闇开始专攻工笔花鸟。
《菊石图》创作于1936年,是其早期模仿陈洪绶风格的画作。
画中山石被平面化,菊花以双勾填色,题款为宋徽宗的瘦金体。
整体画面装饰感较强。
1937年,于非闇在古物陈列所附设的国画研究馆任导师。
在此期间,他与黄宾虹、张大千一起培训学员,带领这些年轻人临摹了大量馆内所藏的古画珍品。
(1938年,张大千避居四川青城山。)
培训活动共持续10年,为我国国画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后,于非闇的生活一度困顿不堪。
1949年以后,于非闇在美术界多次担任重要职务,他的艺术创作也进入了高峰期,尤其以画牡丹最为有名。
《牡丹蜂雀图》是1954年,为祝贺我国宪法公布而作。
画中以牡丹象征生活幸福,以蜂雀代表辛勤劳动,丰衣足食。
十朵牡丹,十只蜂雀,正好构成了“十全十美”。
此画寓意在宪法保障下的人民将过上美好的生活。
于非闇与老舍关系很好,1958年,于非闇去老舍家赏菊花,看见院子里成熟饱满的柿子挂在枝头,便画了一幅《丹柿图》。
柿子寓意“事事如意”等,是很吉利的象征。
画中除了许多金黄的柿子,还有两只可爱的小鸟在一上一下两个枝头,让人心生欢喜。
1959年,于非闇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1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