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战国策》齐策⒁——孟尝君为从
文系原创首发
孟尝君为从
故事概要:孟尝君想要合纵,公孙弘对他说:“为何不派人先去探探秦王情况?如果他是有帝王之风的人,那么即使合纵恐怕也不是他对手,如果他很平庸,那么再合纵去为难他,也不迟。”
孟尝君:“好,那请先生前往协助试探。”
公孙弘作为使者来到秦国,秦昭王知道后想要用话语羞辱他,让他知难而退。
秦昭王问:“薛公的地盘有多大啊?”
公孙弘:“百里”
秦昭王:“那我的地盘有千里,都还不敢以此去刁难别人。薛公就区区百里之地还敢来刁难我,合适吗?”
公孙弘:“孟尝君尊重人才,可大王您不尊重人才。”
秦昭王:“喔?此话怎讲?”
公孙弘:“孟尝君的门客里人才济济,有的不愿意做臣子,也不和诸侯交朋友,得志的时候,有能力做君主,不得志的时候也不肯屈尊做臣子,这样的人有三人;而有的其治国才能能做管仲和商鞅老师,能辅佐君主称霸,这样的人有五人;而有人宁愿冒着被侮辱和被杀的风险也要出使万乘之国,即像我这样的人有十人。”
秦昭王心虚地笑说:“先生何必这样说,我只是和您闲聊罢了,不要当真。我是很敬佩孟尝君的,请您转达我的心意。”
公孙弘:“遵命。”
【公孙弘可谓不侵矣】(公孙弘可算得上一个不能被侮辱的人啊)
❀❀❀
这个故事是为了展现公孙弘的机智和不辱使命,是一个不会轻易被羞辱的人,也代表了自己的国家不被强国羞辱。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不会被羞辱的人——晏子,【晏子使楚】就是最典型的晏子通过自己机智的回答让原本羞辱他的一方自知理亏词穷,自讨没趣,而不得不佩服晏子。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例如【杨氏之子】、【 诸葛恪得驴】等等,都是在面对别人有意羞辱的言语时,巧妙机智不动干戈、不撕破脸,只通过言语就化解了尴尬局面,让对方知难而退,知道厉害,不敢再进一步羞辱。
这种机智与语言的艺术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读史以明智,向古人学习智慧。
欢迎简友们探讨交流~~O(∩_∩)O~~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