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点·康有为墓】圣人大儒风流死

【每日千字 DAY.13】

我是青岛女婿,因而一直很喜欢青岛。

青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很特殊的地位。上世纪三十年代,康有为、沈从文、闻一多、老舍、洪深、梁实秋、王统照、萧军、萧红、舒群等这些中国近代历史上拥有很高声誉的文化名人都曾寓居青岛,青岛的小鱼山上现存三十余处名人故居,凝为青岛独特的文脉,构成城市博大深邃的人文气质。

而在小鱼山文化名人故居一条街中,位列第一位的名人故居,就是康有为的“天游堂”。与其他名人客居青岛不同的,康有为虽是去世前4年才在青岛购置房产且并未常住青岛,但却是在青岛魂归天国,并最终长眠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间。

康有为,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亦被拥趸称为“康圣人”。

除了众所周知的事迹、学问之外,康有为一生娶妻6人,坐拥中日美三国美人,知天命后还曾纳年方20的小妾,实在秉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风流倜傥”。

浮山麓,康有为墓现貌

福山支路上,康有为故居“天游堂”

高晓松在《晓说》第二季中做过一个“妄人列传”,其中有一期,讲的是康有为,高晓松在节目中说,晚年康有为因为移植大猩猩的睾丸而产生排异,最终一命呜呼。

关于高晓松,关于《晓说》系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个人并不太喜欢高晓松,虽然历史终究只是后人任意涂抹的一个小姑娘,但我确实不喜欢看着高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晓说》断断续续看过一些,看评论居然有人说高晓松也是“妄人”,或许,这个“妄人”就是“妄说之人”的简称吧。

1927年,康有为七十岁大寿之际,民国另外一位大学者章太炎给他送了一副对联:“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不知道康有为当年看了对联什么感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大儒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中国历史上,不乏骂人骂出极高文采的,比如骆宾王骂武则天的“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而在我看来,章太炎这助寿联完全可以与之比肩。章太炎的上联,出自《礼记·中庸》中“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一句;下联,出自《论语·宪问》中“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一句。上下联的最后一字分别是康圣人的名号有、为二字,而每句又隐去了原文之中的“妖孽”、“贼”,真可谓骂人不带脏字。比之高晓松的境界,恐怕高出的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历史记载,1927年3月29日,康有为去一位同乡家中作客,回家饮柠檬红茶后腹痛如绞,20小时后在青岛逝世。因康有为死时七窍流血,故其死因众说纷纭。康氏后人坚信康有为是被政敌或日本人投毒致死,亦有说因康有为生前所食英记酒楼的食品不洁致死。

当然,还有一种以讹传讹的说法,就是高晓松在节目中所说的,因为“移植大猩猩睾丸导致排异”致死,当然这种说法是被康氏后人绝对否认的。

这个说法的源头是民国报人高拜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拜石在台湾《新生报》的副刊中连载“古春风楼琐记”,其中《康梁师徒之割》一文(后被收入台湾新生出版社1981版《古春风楼琐记·第二集》)记载康有为在1926年,经好友、上海名医生江逢治介绍,在一位德国医生处做了“返老还童术”。且术后康有为对家里的人笑说他割睾易腺的经过……事后,康写了中堂对联赠德国人,当时晶报载有‘圣殿记’,说德医骗康,和德国人打了官司,但在第二年的二月廿八日,康便没有“还童”而死了。

康有为晚年纳妾,感兴趣并实施“返老还童术”并不足为怪。当年《晶报》因为刊载《圣殿记》与德医希米脱的官司也确实在上海滩闹得沸沸扬扬。不过这两点也都不能成为康有为移植猩猩睾丸的证据。

首先,当年欧洲已然有了成熟的且流行的注射狗和豚鼠的睾丸提取物而使自己变年轻的“返老还童术”,所以康有为“割睾易腺”似乎并不靠谱,打针注射似乎更加靠谱一些(当然真正的手术内容恐怕已只有康有为自己知道了)。

再看看圣殿记官司的结果:《晶报》赔偿德医希米脱1元钱!官司后《晶报》大卖,德医希米脱名噪一时。若按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件事情炒作的嫌疑似乎更大一些。

不管康有为的死因究竟为何,总之,一代“圣人”在青岛归天。

据说,康有为生前曾走遍中国,为自己精心选择死后长眠的风水宝地,并最终选择了今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李村南1.7公里的枣儿山西麓一块地,1924年春以100元大洋购得。枣儿山又名凤凰山、象耳山,康有为自选的墓穴正是位于耳眼的凤穴之处,可谓风水宝地。康有为死后的第三天下葬,可能是遵循了南方旧习,康有为下葬3年后的1929年在墓前立碑,由其弟子吕振文撰写了“南海康先生之墓”的墓碑,以及143字的墓志铭。1943年,康有为的家人发觉所葬墓址与康有为生前选择不符,遂于同年10月20日重新迁葬,新坟位于原墓东北方约16米。

文革之中,身为“保皇派领袖”的康有为墓自然不保,1966年8月,原青岛五中部分师生将康有为墓碑放倒、墓穴地宫掘开,将康有为头骨带回学校。第二天,把康有为的头骨放在独轮小车里推着,打着鼓、吹着号,喊着“打倒中国保皇派的祖师爷”等口号,在李村的大街小巷游街示众。

此后,网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说,当时青岛市博物馆的副研究员王集钦得知消息后,以保存伟大行动实物的理由,把康有为颅骨收到一个木箱中。

另外一种说法是,康有为女儿康同璧女士雇佣的守墓人将事件上报了有关部门,不久后有关部门就专程到青岛五中了解此事,并把康有为的头骨取走,同时还把被李村河南驻军520部队战士运回放在院里当铺路石的上刻“南海康先生之墓”的墓碑一起取走。

我个人更倾向于相信后一种说法,因为除了康有为的头骨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之外,1929年所立的墓碑也保存下来了,这个更为不易。

1984年5月20日,青岛市政府征得康有为后人同意,在浮山南麓重新选址,重建了康有为墓,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康有为墓。现今的康有为在青岛市崂山区浮山南麓,青岛大学校后,更为有意思的是,新墓距离当年将康有为掘坟仆骨的青岛五中也只有一公里多点的距离。

康有为墓在三层平台之上,墓前立有康有为弟子、著名画家刘海粟(刘海粟究竟是不是康有为弟子,诸多学者考证存疑)90岁时书写的墓碑及墓志铭,还植有松柏六株,象征“戊戌六君子”。而1929年的旧碑,则被置于新墓碑左侧,这种一墓两碑的情况在国内墓葬之中实属罕见(不过不是孤品,下文详说)。

在墓地前第二层平台上,有刘海粟手书《南海康师迁葬感赋》诗两首刻石。

康有为墓园大门

刘海粟手书康有为墓碑
1929年所立吕振文手书墓碑
刘海粟手书《南海康师迁葬感赋》诗两首刻石

康有为的六位太太,原配张云珠,1922年去世;二太太梁随觉,1969年去世;三太太何旃理,1915年去世;四太太市冈鹤子,1979年在日本卧轨自杀;五太太廖定征,生卒年不详;六太太张光,1945年病逝。其中原配张云珠、三太太何旃理与康母、康广仁,同葬于江苏省金坛市大茅山积金峰下青龙山,墓地为康有为1920年购买。康有为虽然娶妻六人,一生风流快活,可惜死后不但被仆光,更是寂寥一人无人相伴,六位太太居然均未与康圣人合葬,不知道注重传统礼教的康有为会作何感想。

在康有为墓前有的绿地之中,还有一座书本形状的小墓,是康有为第四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康同凝(1909-1978)和妻子庞莲的合葬墓。康同凝,1909年生于香港,字道孺,被过继给康有为胞弟康有溥(即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1936年曾在民国粤省教育厅任职。康有为生前虽然是维新派领袖,但是康同凝却娶了革命党的妻子,其妻庞莲为同盟会会员、孙中山秘书庞青城之女。夫妻俩曾组织大刀队参与抗日战争,1944年康同凝还曾报名参加缅甸远征军,因有心脏病未被录用。他厌恶国民党统治不愿从政,在上海的保险公司当一个普通职员,建国后保险公司改组,他调到上海花纱布公司工作直至1978年在上海病逝。康同凝是康有为后人中少有的留在大陆、未移居海外之人,亦是康圣人身后唯一伴其左右之人。

康同凝夫妻合葬墓
康同凝夫妻合葬墓

前文所述,康有为一墓双碑并不是孤品,另外一座就位于康有为墓侧。

在康有为墓侧,有被誉为“齐鲁文脉的守望者”的王献唐先生墓,王献唐先生更被誉为“中国300年罕见学者”,著名考古学家、图书馆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精于文字、音韵、金石、目录、版本,又通典籍,兼长诗文、书画和印章。著述有《炎黄氏族文化考》《中国古代货币通考》《山东古国考》《山左先哲遗书》等50余部。

王献唐,1960年病逝于济南,原葬于济南万灵山公墓,由路大荒撰写碑文。文革时其墓地被夷为平地。上世纪80年代,王献唐先生原籍日照市政府提议将王献唐墓迁回原籍,并被省委批准,但不知何故,就在各项工作就绪时,省委关部门又决定将王献唐先生墓地迁往青岛。1993年,济南和青岛两地分别举办了迁葬仪式,王献唐先生灵柩迁往青岛,葬于浮山,与康有为墓地为邻,两位大师比邻二眠,也算是件幸事。

王献唐墓和康有为墓形制颇为相似
王献唐墓碑,由其好友,孔子第77代嫡长孙孔德成题写
在墓左侧不远处,有一通石碑,和墓前石碑几乎一致,不解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388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