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之八十二:移觉(通感)之视觉转换——见形类声,以听觉写视觉

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通过视觉,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听觉器官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的对声音特性的感觉。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所激起的空气的周期性压缩和稀疏。使用音乐和声音描述场景和情感状态,例如“深沉的鼓声震撼着我的心灵。”利用对话和语音特征来刻画角色个性和情感状态,“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耐烦。”利用声音的变化和节奏来营造紧张或悬疑的氛围,“我听到了一阵阵脚步声,越来越近。”使用比喻和象征来描述声音的特点和效果,“她的声音如同一股清泉。”利用声音的重复和变化来强化主题和情感,“他的呼吸声越来越急促。”

声音原本是一个听觉信息,要将声音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我们通常可以使用更贴近日常生活的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来进行替换描述。视听结合,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使其所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强调的是感官上要用到眼睛和耳朵互相感受,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去描写,使读者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状态和耳朵听到的声音相结合,通过听能感觉到画面,通过看能感觉到声音,达到视觉和听觉相通,感官同步。以听觉写视觉,是“以虚拟实”的写法。

1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一个“闹”字点染得极为生动,写活了春天绚丽的景色,独具匠心。红杏灿烂开放,是视觉才能感受到的色彩,在诗人笔下,仿佛发出一片喧腾的闹声,这是用听觉来描绘视觉。这一句把杏花盛开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转化成了波动的声音,即是见形类声。】

2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是两段脍炙人口的通感句例,把“光”与“影”比着“名曲”这是以听觉写视觉;把“清香”比着“歌声”,这是嗅觉与听觉的互通。运用通感制作比喻,不仅只是巧妙,而是含蓄深沉之处融进了的审美情趣。】

3……此木独秀,夕照残阳中,它是如此蓬勃,如此矫健,那亮色的光晕使之充满灵性,这是生命的礼赞!看着看着,一支优美的乐曲仿佛在耳边响起:再没有爱的沙漠,再没有心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生命之花盎然怒放。啊,不要吝惜你心中的爱意,双手捧出,将它大大地写在人间,世界将变为美好的明天。(黄群《沙漠随想曲》)【由一幅摄影作品想到一支乐曲,这种从视觉到听觉的转换不是凭空而来的,摄影作品和优美的乐曲,形式虽不一样,但其礼赞生命,提倡爱的奉献等精神是一致的,所以这种移觉也是自然优美的。】

4此刻,我仿佛听见有种奇妙的声音在我耳畔回响,……呵,我仔细一听,才听出,是阳光落地时发出的音响。人们说,在大千世界里,最轻,最轻者——是七彩的阳光,为什么在这蓬勃的大上海,连阳光也有了重量?(王也《呵,七彩的阳光》)【阳光有音响,有重量,奇怪吗?怪之不怪,这里超常的语言表达方式。正是通感的特殊魅力。】

5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刘鹗《老残游记》)【王小玉的眼睛有多美?先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从听觉上来烘托美,接着又用在听觉感知上的“静”来渲染视觉感受上的美,虽然没有正面描写王小玉的美,但她的美却已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之中了,读者想象她有多美就多美。】

6然而,那由北而南迤逦而去的山峰,时而平缓,时而峥嵘,都是动人的曲调,轻轻流泻在天幕上,令人痴、醉。……入冬的车站,有一幕苦涩涩的美。……不管愁有多深多重,小火车依旧载得动,载得走。(泠泠《花东线上的小火车》)【运用通感写景,可以使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开拓诗与散文的意境。“山峰”是”曲调”,可以轻轻“流泻”,令人“痴”“醉”;这是用听觉、视觉上的动感和味觉写山;车站有“苦涩涩的美”,“愁”有重量,这是用味觉和触觉所制作的拟物式比喻。既突出了景物的特色,又抒发了主观的情景,一箭双雕。】

7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戴望舒《雨巷》)【“眼光”有了声音就会“太息”;“惆怅”具有气味,就更能体现女性的特点和形象。两个通感式的比喻中,寓含不尽的言语,不尽的情意。】

8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苏州耦园的城曲草堂诗联)【躺在石上,倾听泉水清响,不觉全身都染上苍翠之色;打开门来欣赏雨景,只听见一片滴滴嗒嗒雨打芭蕉荷叶之声。联语由听觉转到视觉,又由视觉转到听觉,在感觉的转换中,形象、色彩、音响协调一致,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作为听觉的"听涛”偏与"松色”相连,作为视觉的"看雨”却同“蕉声”相接。听配之以”色”,看联之以“声”,细细品来,便会感到此情此境委实妙不可言:睡于石上,听那松涛声,仿佛看到郁郁苍苍的”满衫松色”,听觉沟通了视觉;打开堂门,看那雨水阵阵,若听到清清楚楚的”一片声”,视觉沟通过渡到了听觉。】

9此刻,我仿佛听见有种奇妙的声音在我耳畔回响,……呵,我仔细一听,才听出,是阳光落地时发出的音响。人们说,在大千世界里,最轻,最轻者——是七彩的阳光,为什么在这蓬勃的大上海,连阳光也有了重量?(王也《呵,七彩的阳光》)【阳光有音响,有重量,奇怪吗?怪之不怪,这里超常的语言表达方式。正是通感的特殊魅力。】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434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