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16——三重转向

一、实现“散点——聚焦”的思维转向,将研究问题落实为写作点。

      1.强化问题意识发现有效问题。问题不会像礼物一样主动呈现给实践者,他们必须从复杂疑惑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情境中构建出来,教师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发泄从理论与现实的差异政策与实践的差异同类事物比较的差异等方面不断对比思考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

      2.学会思维聚焦,捕捉写作点。首先从教育教学的现象和研究中,明确自己的写作领域;然后在这个领域中聚焦一个自己感兴趣、有感触、有思考的具体“话题”;最为关键的是,要把这个兴趣点与相关学术领域或具体问题与相勾联、进行细化,挖掘出隐藏在这个研究话题之中的问题,这个聚焦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写作点。

      3.理清写作边界,确定写作视角。确定写作点后,作者还需要选择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理论去分析这个问题,由此形成自己的写作边界和写作视角,进一步把研究的问题落实、厘清,形成论文的核心概念和论述逻辑。

二、实现“平面铺成——立体建构”的逻辑转向,将写作内容结构化。

      教育论文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文体,严密的逻辑结构是教育论文科学性研究性学术性的重要保证逻辑结构是指用什么方式和顺序来表达观点组织材料。教师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考虑论文结构的方式。

      根据论文结构的逻辑来划分教育论文的结构可分为直线型、支撑型和规定型。1.直线型又可分为按照时间逻辑、依据事理逻辑、遵循理论逻辑结构成文三种。2.支撑型是指论文的各部分内容,分别是一个分论点共同支撑起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之间往往是并列关系,其先后顺序不是十分严格,很多情况下可以互相变换顺序。3.规定型是指一些公认的规定性的协作结构,例如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

      根据论文的写作内容特点来划分论文常见的结构类型有演绎举例式、归纳提升式、类比迁移式。演绎结构式的主要结构方式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归纳提升式的主要结构是:现象描述——归因分析——问题解决(或建议)。类比牵引式主要结构是:它是什么——“我”是什么——“我”怎么做?

三.实现“自我——他者”的语言转向,走向专业表达。

      1.表达科学、准确,不用生活化语言替代专业表述。

      2.增强论述性文字与观点的关联度。

      3.增强表达过程中的“读者意识”。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442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