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如何读《道德经》02
(接上)人道讲什么?
《道德经》用形象让大家悟道,老子给我们什么形象让我们理解人道这部分内容呢?我们走在道上,什么事重要?形象是大于思想的,可以领悟不同的内容。无论有多少不同的内容,以下几个方面是共同重要的:
第一,你走道首先掌握的是什么?方向和目标。没有方向叫迷路,没有目标叫流浪,第一个问题是方向和目标。
第二,要解决的问题。交通有规则,要守规则,在规则的基础上讲人生的境界。规则、境界,顺序不能动,不能把境界排在规则前面。你若说“我境界高,我违规了不要惩罚我”,不行!规则面前一律平等。
第三,是道就有边界。道外边就是深沟、深渊,到边界不能往前闯了,再往前就面临大的问题、大的危险了。
德国尼采说的一句话很流行:“你凝视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凝视着你。”
第四,速度问题,不快不慢适中为好。
第二十四章开头讲“企者不立,跨着不行”,企,就是踮起脚尖。谁踮脚能站长久?把脚板放下来,脚踏实地。不要老跨着跑,跨着跑,肯定最后上气不接下气,稳定才能致远。
速度问题告诉我们脚踏实地稳定致远,路虽远,行者常至,多好。也可领悟自己孩子内容,形象大于思想,可以有自己的领悟。
宇宙的本源叫道,万物的规律叫道,人生的信仰叫道。
方向、目标、规则、境界、边界、速度都属于道的内容,蛋一个道字,就可以排在我们中国文化众多概念的第一。
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韩非子讲道,道德这个词就是韩非子创造的。大的规律叫道,小的规律叫理。咱们中国人人为,批评他你不能不讲道理,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现在把道和德合在一起了,就只成了一个伦理问题。
这本书三十八章以前叫《道经》,后面叫《德经》,每一章都讲道和德,为什么分开叫《道经》和《德经》呢?
这本书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道在前,德在后,一切才能顺理成章。所谓德就是按照道去做,把道搞清楚了,坚定、坚持地按道去做,你当然是有德的,不能单独分开来。
二十一章为例“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恐:大。孔德就是大德。容,是气质和形象。
谁有大德的气质和形象?
唯一衡量的标准就是嗯是否坚定坚持地按照大道来做。“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在前德在后,一切才能顺理成章。如果仅仅把它当做当今的道德伦理书,小看它高大伟大的智慧了。
这是对书名的理解,余下的再了解内容。
02,序言
看了书名看序言,这本书的序言讲了什么?基本上三件事:1,它用什么方式给大家讲道理,即讲道的方式。
2,这本书里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3,这本书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它的序言为第一章,第一句就是讲用什么讲道理。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名:语言和逻辑。先秦时代有个思想流派“名家”,就是老跟庄子辩论的惠子那一派,他们是研究语言和逻辑的。语言和逻辑是我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可这个工具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常说我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我的思想和情感,更何况道?道是高大的、深刻的,所以叫“常道”。常:规律。
《荀子》开头第一句“天行有常”,常:规律,常是高大的、深刻的,一旦讲出来,就不高大不深刻了,说出来就不是哪会事儿了。
“道可道非常道”因为“名可名非常名”因为语言和逻辑是有局限的,怎么办呢?不能用语言和逻辑讲道,用什么给大家讲道呢?用形象。给大家一个形象,自己来悟道,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从《易经》就开始了。《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六十四卦,卦者象也,六十四个卦象,自己来领悟。
《道德经》也是这样的1用天用地用水作形象来悟道,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这本书里最重要的内容讲什么呢?(待续)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