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重新理解“无聊”

       人有打发无聊的本能。但还有一个补充条件需要满足:当时不仅是时间充裕且感无聊,还需要有多余脑力去关注其他新鲜刺激。——才会想要打发无聊。不然,你不会无聊的,而是直接倒头就睡。

  那样的时候,没有什么比睡觉更吸引人的。

  只是,这样的状态却不可持续。不能为了不让自己有精力无聊而压榨自己的注意力,直至耗尽,让自己有时间也没余力去无聊。——如果一直这样压榨,那么身体和精神都会做出反抗:比如不想起,赖床,想尽办法拖延不执行,就算执行也开始磨洋工,反过来在最不该无聊的时间里填充“无聊”,或者干脆就是不干了。甭管你的理智给自己什么理由或者回报,你的身心就是不干。

  经历过就会知道,到了那样的状态,那股反抗的力量,连你自己都没办法阻止它践行自己的意志。而且反抗的意志会一日比一日强大起来。

  这说明什么?

  说明“无聊”并非只是无聊,而是一种生存需要。是一种根植于基因中的生存策略之一。很重要,不可分割,更别想丢弃它不用。否则,它会想办法补偿回来。

  换个角度,从生物演化视角去理解“无聊”,便不难发现:无聊的时候,人如果还有余力,会干什么?——多半是在寻找新鲜刺激。

  什么是“新鲜刺激”?

  肯定是相对的。相对于人自己已经熟悉的环境和那里头的一切系统信息。

  如果过分熟悉,变量几乎少得可怜,那反而是危险的。因为不符合自然现实。真正的自然环境是充满变量的。变化才是常态,不变则是短暂且稀缺、更不可持续的状态。

  从更长期来看,其实“变”“始终维持动态平衡”——换言之就是始终需要微调因为不断出现的变量而不得不变化调适的系统,让它重新恢复到新的平衡——才是常态。

  所以,人会需要无聊感。那是一种警觉,也是一种提醒:告诉你,这个环境,在目前你的认知能力边界内,你已经找不到它可能存在但你无法识别的变量。为了确保安全,提升竞争力、应变适应力,你需要去接触其他环境、其他你不是很熟悉的信息,一点点接触(一点点的陌生和多数的熟悉——这样的组合信息)能让你兴奋起来,同时也重新拓展你的认知边界。等积攒到一定程度,你再回头看,或许即便是原来熟悉的环境,你也能看到以前完全看不懂的信息——那很重要。不是信息有多重要,而是获得能识别出之前视野盲区、认知盲区所看不到的信息的更强甚至是更高维的识别能力,很重要。

  总之,越是像这种不用学习天然就有的本能感觉,越是跟生存有关。也需要用生物视角,把自己当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物种来看,才能更好理解那些本能存在的价值。它们之所以能延续至今仍然存在、仍然显现表达并对你产生日常化影响,绝对是有用的。没有一个是多余的。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683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