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初唐四杰(三)(3)

3、大量的实践创作,为唐代五言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每一种题材都有,但是成就最突出的还是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

五言律诗,以王勃、杨炯最为擅长。

在初唐四杰之前,唐朝的初期已经有一些诗歌注重了骈偶的对照,在声调的平仄上也有了一些合律之处,不过总体比较单一,作品都比较呆板,缺乏那种流畅圆美的声情韵致。到了初唐四杰的时候,他们就特别注意在其中掺入一些散句,又适当地使用一些虚词,让上下诗句连贯起来,声调更加的流畅婉转。

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其中“与君、同是”都属于虚词。还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里的“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其中“那堪、来对”也是属于虚词连贯的,而且有一点骈文的风格在里面,读起来就声情摇曳了,又比较凝练工整。

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有杨炯的《从军行》,无论从平仄声、文字对仗等方面来看,都符合格律诗的要求,是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了。其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我们能够感觉到词性的相对。还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是很对仗的,平仄也很工整。

七言歌行,主要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成就最高。

他们的七言歌行,就是乐府诗,是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扩展篇幅,并且吸收了辞赋的写作手法,通过反复的排比、勾连,用一种铺张扬厉的笔势来描写繁华的生活场景,写得非常荡气回肠,有一点大赋的风格。

因为他们渐渐地运用骈赋的写作手法,所以有一点赋的味道在里面。比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畴昔篇》等等,就表达了那种风格。

因此我们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初唐四杰第一继承了齐梁的风格,第二又从中变出了新的一些特点。

总的来说,初唐四杰不仅给唐诗带来了新鲜的内容和刚健活泼的风格,也促进了诗歌体裁的发展,他们在推动唐诗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用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一》来概括一下:“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杨卢骆他们写的文章是当时下层文人所追求的一种风格,自成一体,而写上官体的那些人觉得他们写的文章不好,对他们的文章特别轻薄,还一直在嘲笑他们。嘲笑王杨卢骆的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就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王杨卢骆的作品却像万年不废的江河一样,一直流传下来。

确实,我们现在读初唐四杰的作品,也是能够感受到他们写的真得是很棒。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750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