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活了27岁的他,却被封了神影响数千年

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年少时,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被眼前瞬间出现的美景画面,所深深陶醉。

那时,只觉着诗句美得不可方物。

多年后再读《滕王阁序》,依旧被深深迷醉。

语言美,音律美,逻辑美,情感深。也为王勃英年早逝所扼腕。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还有很多经典名句。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不然这篇文章,就成了名言警句的排列。

写下《滕王阁序》时,这一年王勃26岁。

他是去看望远在交趾的父亲,路过洪州(南昌)。

正赶上,都督阎公宴请庆祝滕王阁重修落成,王勃也在应邀之列。

他参加过这次宴会,探望过父亲,在返回的途中,落水受惊而亡。

年仅27岁。痛心啊,天妒英才。

宴会上,宾客们都知道,阎都督是为了夸耀自己女婿孟学士的才华。

宾客们都纷纷推辞,为了让孟学士一展身手。

可王勃年轻气盛,才气逼人,忽然接过纸笔,说道:“我来。”

据说,阎都督知道王勃要写这篇序文时,心中相当不高兴。

转身离去后,但阎都督忍不住心中的好奇,这个名动天下的大才子,能写出什么。

一会儿,当手下报告说,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都督大惊,叹服不已,“这真是天才,此文当千古不朽!”

王勃,和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四人合称“初唐四杰”。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你们这些自以为是、不识珠玉的哂笑者,很快便会身名俱灭了。

而王杨卢骆,四杰的光华将会传之久远,如同大江大河,万古长流。

王勃在四杰中,居于首位,这没什么争议的。

甚至,有人评价说,千古文章第一文,就属于《滕王阁序》。

足见,王勃在文学史上光耀千古的地位。

据史书记载,王勃是个少年天才。六岁时,便已能作诗,文思巧妙。

10岁,已经通读史书和百家典籍。

17岁时,他已经通过科举考试,授朝散郎。接着通过推荐,到沛王府做了修撰。

当时,宫中诸王喜好斗鸡之戏,王勃假托沛王李贤的口吻,声讨英王之鸡,洋洋洒洒写就了一篇《檄英王鸡》。

结果高宗看罢,龙颜大怒,认为王勃是在挑拨诸王子的关系,于是将他逐出了沛王府。

一场风云变幻,令人措手不及。那些锦绣前程,好似黄粱一梦,一朝成空。

此后,仕途失意的王勃,开启了三年的巴蜀之旅。

在巴蜀,他也结识“了初唐四杰”的其他三杰。

三年后,回到长安的王勃,遭遇了更大的一次命运打击。

王勃和一个叫曹达的官奴关系不错。曹达犯了罪,跑到王勃那里避祸,王勃收留了他。

但风声一紧,王勃怕被揭发后自身难保,竟然把曹达杀了。东窗事发。王勃按律当诛,恰逢朝廷大赦而免死,但被革除公职。

他的父亲也受牵连,而远贬为交趾令(今属越南)。

就这样,命运一步步把王勃,推向了南昌。他在这里,达到了他的顶峰。

看望后父亲的王勃,在回去的路上,也许愧疚和感伤并存,也在悲惨的落水中,迎来了灿烂生命的终点。

记得史铁生说过: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质量。

王勃的一生,如流星划过了初唐的天空,发出了耀眼的千古光芒。

如王勃这般的天才,也沉沉的落入凡尘。他一生地很多抱负,在生命终结时,也并没实现。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这样的悲剧,是什么造就了。谁又能说得清?

王勃说: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实际上,如今的滕王阁,已经几经修葺。跟王勃那时的滕王阁,已然全不相同。

真正是: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750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