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脑子里的拼图看世界》:伽利略的望远镜:证据与固执
生活中,我们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抱怨身处其中无法改变的现实,埋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不断在想法与现实中撕扯,然而很少思考原因和答案,试着问自己这个问题:
NO1:当身边大部分可得证据都指向一个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是仍然固执于己见,哪怕无法自证是对是错,还是选择接受并自我埋藏,保留并接受不是一种选项。
NO2:当自己得到的证据指向身边大部分人都早已形成的观念的对立面,是仍然固执于改变他人,并且极力证明那才是对的,还是选择随波逐流,默不作声不是一种选择。
《世界观》里提到了伽利略的故事:随着望远镜的出现,伽利略的研究工作首次提供了与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相关的新经验数据。然而,通过回顾那段历史我们同样也会看到,这些新证据本身并没有使这个争论尘埃落定。伽利略认为这些新证据支持了日心说观点,但是其他同样熟悉这些证据的人们则不这么认为。
新兴与传统、发现与守旧、创新与固执,历来都如一对性情迥异的同胞兄弟一般,如果一个略显虎头虎脑地横冲直撞,没什么是不敢做的;那么另一个就有些自带老成持重地漠不作声,总之是要显出些不一样才对。
科学与神学,功能相同,解释世间万物;目的却不同,一个求真、一个求玄。接受现代科学理论教育的人们,对神的创造力也许多抱不大认同的态度,中外各家的神明们不知有没有与时俱进地发展,会不会也从古装穿成了现代商务或休闲,使用上了代表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电子科技?而具备科学认知的普通人,仍然也会不由自主地信奉神明,因为那么多还无法解释的事物似乎只有神明才能解释得通,而对科学则采取了工具主义的态度。一边信神、一边用科学;一边求证据,一边求天道。
科学家们是严谨的,会通过大量事实,分析并发现已有的观念体系中哪些可以印证,哪些或许需要完善,还有些可能会产生颠覆性变化。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已经形成的观念体系会在不同时代不同研究者的脑中形成定式,就像我们对着手机地图搜索目的地之后,一定会跟着导航的提示行进,而不大可能会试着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因为经验告诉我们,按别人走过的路走、按提示走不会出错。但同时也确实会有某个事实、某条经验、某个发现使我们质疑起已经存在的观念体系,是顺着质疑的路子继续探究,还是打消质疑继续保持原有的认知?这个问题太考验人。
如果想要由某一个证据去对抗已经形成的观点体系,只能在这个观点体系之外寻求突破,如果在观点体系中想要被接受和去证明,几乎不可能的,因为一个具有牢固粘结力的拼板,试图从中取下一块并替换成外部的拼板,无论如何都不会成功。没有一块拼板可以契合到已有的拼图中取代任何一块已经拼接好的拼板。所以,伽利略通过望远镜发现了他认为极有价值的证据,他想要这些证据被其他科学家和教会认可,并且会极力地将这些证据解释得与现有体系似乎可以融合,但要做些改动,他失败了。
这里我们暂时离开伽利略,跳回到距今400年前的时代。就算是相比400年前取得了巨大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仍然没有技术可以直接证明到底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还是太阳围绕地球运转(这是一个对普通人而言没有太大意义的问题,通常人们只需要别人告诉他们一个听上去正确的答案即可,至于存在争论,就科学而言才是个费解的问题)。
你也许触及到了可能的事实,但却无法摆脱观念的拉扯。一个新发现的事实除非印证已有的观点拼图,否则便会被排斥。
击破固执,需要找到瑕疵和裂缝,而这正是科学得以进步、小人能够得逞、事实历久而被证明、沉冤最终得以昭雪的有效途径(尽管这几个词褒贬不一,但具备说服力,只有找到瑕疵,才好用力)。
伽利略观察到月球的地表特征并不像人们一直以来认为的那样光滑完美,观察到太阳黑子现象违背了人们认为的太阳本应该完美,观察到土星原来还有其它小卫星绕在周围说明了并不是所有星体都绕着地球或太阳转,还发现了肉眼不可见的无数恒星,证明了宇宙可能很大、无限大,大到超乎过去人们可能的认知。
这些都是他当时发现的能够用来说明原有观点体系存在瑕疵或裂缝的证据,证据很确定,在试图利用自证确实的证据去改变他人的路上,也许他可以极端一些,但他选择温和的方式,试图劝说那些固执的人们相信宇宙星空可能是另外一种存在,那时的人所理解的也许不是真实存在的事实。
伽利略最终失败了,被软禁在家,不许发表研究成果,虽然他仍不甘心,但无能为力。留给后人他的研究成果,在那个时代,他的抗争和力图融合的劝诫失败了。
当证据遇到固执,大多数时候都会被消磨,除非有更显性更具说服力的证据出现,使得那已经被发现的瑕疵似乎不再能被修补如初,或者那是一条致命的裂缝,碎裂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坚持,是一件极难极险的事。因为,放弃会轻松很多。要不要坚持,或者被迫一时放弃之后,还要不要捡起来继续坚持下去?无论对谁都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怎么答,全看我们自己!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