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故事中的峰终定律

为什么86版电视剧《西游记》那么经典,时过三十多年,每年都会在各大电视台一遍遍重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西游记》中有“一大一小”两种故事框架,大的故事框架是“猴王问世→大闹天宫→取经磨难→师徒成佛”,而大的故事框架下又是由一个个独立成章的完整小故事所构成。无论是大框架,还是小故事,其实都在遵循着“峰终定律”的原则。

其中大故事框架:在以孙悟空贯穿始终的故事链路中,“峰值”是《大闹天宫》,无论故事情节还是所映射的人世哲理,都是一座丰碑,以至于近些年各种翻拍的电影,只要跟《大闹天宫》有关,故事性都不错。而“终值”则是师徒四人克服重重磨难,取得真经,终成正果,这是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大结局。

小故事章节方面:取经路上,法力高强或背景深厚的妖怪层出不穷,“刚擒住了几个妖,又降住了几个魔,妖怪怎么这么多”!于是师父屡屡被妖怪捉走,悟空绞尽脑汁斗智斗勇的过程,就是每一集的“峰值”;而每一次师徒四人总是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样的大团圆式结局式的“终值”则让观众爽了一次又一次。所以无论《西游记》整体故事框架,还是每一集的小故事结构,都完美符合“峰终定律”,再加上剧组、演员的专业性,成为经典就是自然而然了。

故事成功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失败的原因却总是差不多——通常都不符合“峰终定律”。要么故事虎头蛇尾,有故事高潮,但是结尾很差;要么故事整体波澜不兴,意识流式的平淡,没有高潮。

以电影《刺杀小说家》为例,当时市场预期极高,上映前获得了“豆瓣电影第七届年度榜单——最值得期待电影”提名奖,电影整体制作不可谓不认真,电脑特效逼真,美术奇绝瑰丽,故事充满想象力,尤其是攻打白翰坊的战斗,作为故事的“峰值”,观感极佳,可以打8分。但是到了电影最后10分钟的结尾环节,与赤发鬼的打斗,本来是强化观众体验的收官之战,但竟然出现红甲武士手持“冒蓝火”的加特林机枪“哒哒哒”地就这么把赤发鬼给轻松简单地解决了,这样的结尾实设计实在有些草率,至多也就4分评价。一部时长130分钟的电影,前120分钟质量都是8分评价,但是最后10分钟的败笔影响了观众整体观感,功亏于一篑,豆瓣累计评分仅为6.7分。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951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