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湘潭木匠,国际大师

        可能是小时候看武侠的后遗症,一直幻想,某个机缘,能习得屠龙之术,能修成通天之能。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等待机缘,并未真正开始努力。某天合上《白石老人自述》,书的开头是一个乡村贫苦少年,书的结尾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大师。武侠小说把书的中间变成了意外坠崖,或者偶遇神雕之类,现实生活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以高效方式、卓绝奋进,汇集一切天地气韵,俯首相邀所有星球的助力,才成就那颗冉冉明星。

一、我们家,穷的很呐

        破屋薄田,种地织布,有荒年、有兵乱,令人绝望的生存环境。最大的财富就是爷爷肚子里的三百多汉字,四岁那年,齐白石学会了第一个字“芝”,他的族名叫“纯芝”,祖父母和父母都叫他“阿芝”。七岁,爷爷所识得的三百多字尽数教完,且反复学过多次,吃透字形,字义,内涵外延,爷爷有朴素的道理:“识字要记住,还要懂得这个字的意义,用起来会恰当。假使贪多务博,识了转身就忘,意义也不明白,这是骗骗自己!”庄稼人最熟悉“培根”理论,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期待果实累累。后来齐白石跟随外祖父周雨若公学习《四言杂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均是轻松自若,也能深得妙趣。《千家诗》打好根基,再读《唐诗三百首》,一读就熟。“那时,读书是拿着书本,拼命地死读,读熟了要背书。背的时候,要顺流而出,嘴里不许打咕嘟。”白石老人是历代少见的、诗书画印俱佳的大才,源流竟然在湖湘星塘老屋的白云下,山坡上,一根拐杖的细致刻画里。一个家族可以穷,甚至可以赤贫如乞,只要有一位明理有见识的主事之人,翻身最多一两代。

二、天才的光遮不住,天才的火扑不灭

        才子可能昙花一现,惊艳众人,然后泯然众人最后不如众人,但天才会恒久长存,上帝在他们基因里动了手脚,让他们不信障碍,不问得失,不知疲倦。

        不信障碍。自幼体弱,不事农事,略长,砍柴拾木,辅助家务。一天,看书入迷,忘了打柴,家里等着柴火做饭,祖母训诫道:“阿芝,那见文章锅里煮啊?明天要是没米了,你该如何活?你能打柴做活了,却一天天只顾看书?可惜你生出来,走错了人家。”现代依然能听到不少这样的故事,家有乐于学习的孩子,苦于贫穷,含泪辍学。生于这样的家庭肯定是不幸的,但这些孩子也不是真天才,天才不会轻易放弃,基因不允许。齐白石之后边放牧边读书,两不耽误,牛角挂书,不只是遥远的典故。

        私塾读书之际,爱上了绘画涂鸦,只好用描红本做画纸,越画越上瘾,写字的纸却不够了。外公也即是私塾先生,责备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当念物力维艰。穷人家的孩子,更应当节约不浪费。”齐白石认错之后,继续画,被说不懂事也画。上帝握着他的手呢,基因要推着他走向国际舞台。懂了井里的事,就看不见井外的天了,做了井里的孝子,就无缘井外的王冠了。有时候坚定不移不一定毁在阻力重重,也可能死在温情一刀。

        不问得失。世代务农的家庭,孩子读书有什么用?多识几个字总归没有坏处,这是齐家的回答。一个木匠,临摹《芥子园画谱》有什么用?传统木工雕花太过单一,想要创新,这是芝木匠的回答。一个画家,天天游历读诗有什么用?诗书画是一体,互为养分,这是齐画家的回答。多少有天赋的人计算眼前利弊得失,算无遗策,一无所获,因为艺术上,实用当前,暗淡随后。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如果因果站出来说话,世上真正可怜的人不多,”有人不种因,恬不知耻想要果;有人种恶因,心存侥幸想要善果……世界在因果律上永远公平。

        不知疲倦。天才精力旺盛,能量膨胀如火。齐白石在学习上没说过疲倦,没谈及无聊,永远热情投入,永远求知欲欲壑难填。幼时读诗背诗入迷若魔;成年描摹《芥子园画谱》,半年勾描四册;成名后,哪怕不卖画,也日日作画不辍。天才不可学,主要也是那一直燃烧的、足以让普通人化为灰烬的热情,天才却终身保持。

三、那么多好老师都找到了这位好学生

        真正的伯乐,当年也是个千里马。驽钝之才识别不出千里马,也无法引领帮助,甚至会戕害天才。

        齐白石拜的第一个师傅叫齐仙佑,学徒不到一个月,就把齐白石送回家,因为他体弱无力。第二个师傅叫齐长龄,天质和手艺都一般,做粗笨木工活儿,齐白石想学做精致小巧的东西,甚至可以木上雕花,于是辞别师傅。天才如玫瑰,需要土壤和合适的照拂。

        周之美,齐白石真正意义的第一位师父,亦师亦父。使平刀法,善雕花刻人,远近闻名。得了齐白石这个徒弟,倾囊相授,经常说:“我做了一辈子木工,将来面子上粘些光彩,就靠在他(齐白石)身上了。”天才的灵气和风骨有隐匿的气味,另一个大才方能嗅到。出师后,可以赚钱贴补家用了,生活随之一变。为了追求技艺上的精进,借《芥子园画谱》,夙夜勾影,打下坚实绘画基础。

        萧芗陔,齐白石的画像门径之师,会做诗,经书烂熟,善画山水人物,尤其长于装裱,三分画,七分裱,精于此道者,圈内高看一眼。最重要的是,这位老先生,教徒弟掏心掏肺。“他把拿手本领,都教给了我,我得他的益处不少。”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里如此感念。

        胡沁园,陈少藩,知己师徒,呦呦同心。不收学俸,住在家里,学问起居尽心培养,这就是视之如子啊;叩拜问安,病侍床前,死披重孝,这就是视之若父啊。这种传统古拙的师徒制,才能真正出人才。胡沁园是绘画大师,教齐白石:“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手要熟。立意、布局、用笔、设色,式式要有法度,处处要合规矩,才能画成一幅好画。”对于天才,只传心法,一招一式都多余。陈少藩,文章大家,教齐白石:背诵《唐诗三百首》,绘画最好能题诗,齐白石两月熟读成诵,老师直呼天才;看《聊斋志异》,艺术要释放性灵;讲唐宋八大家,千古文脉,缕缕不可断绝。“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了。”多年后,齐白石依旧这样感慨。

        王闿运,号湘绮,肃顺家庭教师,曾国藩幕僚,翰林院检讨,清史馆馆长,一代名士,湘楚大儒。投递门生帖的人多如牛毛,却主动要收齐白石。几次见面而已,几句点拨而已,这位大儒是要把名声留给后辈,让他出头更容易些。就如侯耀文收郭德纲,“正好有人要拜我,你问郭德纲愿不愿意?要是愿意就一起收了。”前辈惜才,得立名师门墙,可保终生无虞。

        这么多好师父,都找到了这位高徒。境界高远的伯乐和千里马,都惦记着“为往圣继绝学”,于是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的历史相遇,是美学之福。

四、师友夹持,“村夫”也能登堂入室

        齐白石一路成长,时时刻刻有贵人扶持,某种程度上,他也是别人的贵人。历史呼啸而过,寸草不生,齑粉难留,一辆叫“齐白石号”的飞船上,搭乘者都留下了痕迹。

        齐白石年轻时与湘潭文士成立诗社,取名“龙山诗社”,社员被称之为“龙山七子”。其他六子都是富家子,不因齐白石贫苦而轻视,相与往还,亲切和睦。逝者如斯夫,多数人声名俱灭,六子因为齐白石,历史长风吹过,镂下如缕线条。

        齐白石早年吸水烟,瘾大。好友黎松安得知他少时多病,且吐过血,屡次劝他戒除恶习。齐白石敷衍而过,背了他还是照吸。某天,给他发觉,气恼到极点,绷起脸,大声地说了一顿,又逼着齐白石到孔夫子的神牌面前,行礼宣誓。从此完全戒掉了。曾国藩说:“良师益友,重重夹持,虽懦夫亦能立志”,齐白石断然戒烟,就是这种夹持的最好体现了。有些恶习,不重视就会成为恶疾,积重难返,可能烟消灯灭。人有畏友,不做蠢事。

        陈师曾,同侪辈对齐助益最多的人,没有陈师曾引领,世界艺术发现不了齐白石。世家出身的师曾,与齐白石交,仿佛单向付出,先是极度赞赏齐的画作,然后给予画法上的建议,采纳之后,齐白石画境为之一变。之后带齐白石的画作去日本,大卖,使齐物质生活有所改善;进而带齐的画作去法国参展,世界注意到了这颗来自中国乡野的瑰宝。自此之后,齐白石卖画生涯完全处于主导地位,求画之人纷至沓来。

        艺术家不合群?错,他们合的群里没有凡人罢了。

五、画意入凡心,片语警后人

        如果艺术家只是艺术界的艺术家,那么普通人一世为人,可怜可悲,不懂欣赏巧夺天工的人间大美。齐白石到底好在哪儿?为什么一幅画可拍卖到9.3亿?我买了他老人家所有画作,的照片,读了业界专门解读,试着从三个方面说清楚。中国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裱合一,难能可贵在于,齐白石每个单项都是一流,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其次,画法高超,极简,极纯,极精;工笔准,写意妙。落笔都有来处,细看又全是他个人一派,站在昆仑之巅,又种了株小草。最后,一生精力旺盛,永葆赤子心,笔法会过时,流派会落伍,直指性灵的天真不过时。收藏齐白石就是收藏人性的童年。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034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