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曹操袁绍黄巾》

最大的一点感受,重复部分太多了,特别是基本史料的引述。书中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即同样一条史料,及对其的简单解读,出现在针对一个人物的章节中,后又出现在另一人物的章节中;甚至出现在针对同一人物的不同专题章节之中。这些不同章节,如果是为完全独立的文章,单独发表,似乎问题不大,但是毕竟在一本主题明确的书中,似乎就显得叠床架屋。当然这点方诗铭先生在书后自述中已经提及,本也无可厚非,只是确实会影响这本书的读感。

老一辈学人的此类著作都带有很强的“读史札记”的味道,也就是经年累月日常案头史书阅读过程中的笔记札记,经过梳理就成了文章或专著,这是很值得学习的好习惯,往大了说这也是中国史学“注疏”的传统传承。但是这类书籍以今天学术写作眼光看来,似乎会显得有些原创性不足,当然札记类的传世之作也有很多,方先生这本也很有启发性,这里只是对体例问题稍微说点自己的看法。

除了这些写作体例上的问题,作者对于汉末三国历史以人物作为主线进行了梳理,特别是对于袁绍、吕布、公孙瓒这些往往被作为历史配角忽视或轻视的人物,进行了具有启发性的分析。另外对于黄巾——原始道教发展与汉末三国政治这个问题,确实是此书最为用力的一个部分,这一点作者本人也在书后点出了。

对于严肃历史研究成果来讲,可能比较颠覆的一个观点:作者认为关羽的败亡是刘备借刀杀人。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也不能说方诗铭先生这个观点就是暴论,我甚至觉得其中还是有些合理的因素的,但是毕竟这个结论还是无法得到大部分人赞同,因为其中有些逻辑的断层——假使刘备有这样的想法,又如何确保能够借刀杀得掉关羽,还是说刘备只是坐视关羽的败亡而不救(实际上也很难救),这和借刀杀人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问题,关羽的地位和作用,在其败亡之前确实有奇怪之处。这就是老一辈史学家的可贵之处,他们的成果至少还是可以带来新的问题和思考的。

我说方先生的想法中有合理的因素,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关羽占据并主导荆州军政之后(诸葛亮张飞入川以后),他处于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其战略形式确实比较微妙。与曹魏肯定是敌对的;与东吴按理来说应该是猜疑中的准盟友关系,但是按照后来的形式发展及对于关羽败亡的原因检讨,关孙之间关系明显是不好的;而关羽与刘备,及蜀汉核心的关系,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之前传统认为关羽未能按诸葛亮的联孙抗曹战略故致败亡,但如果在蜀汉内部关羽的位置和与核心层的关系也也成问题,那么就可以说关羽的败亡是理所应当甚至罪有应得了。这是在天下的大视角下的观察。在荆州的小视角下,问题依然严重,也就是关羽所能利用的资源问题。这个问题就不展开说了。

我想对于三国前中期感兴趣的朋友,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086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