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角度与尺度(二)
下午参观“上海第一古镇”朱家角古镇,主要是了解它的“文化”以及“变化”。
在前往的路程中,我们感觉负责讲解的这位老师知识面非常广,听介绍他是在上海生长的,虽然父母分别为杭州人和南京人。
他对上海的了解,无论广度还是深度,均达到了一定层次和水准,所以在介绍的时候,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偶尔也有学员主动跟老师互动,而且互动得比较顺畅和愉悦。
即将到达朱家角古镇时,老师强调:“古镇有很多商铺和小店,分别售卖工艺品和食品等等。卖工艺品的,大多是“淘宝”和“拼多多”店,工艺品很多是仿制的,或者说是假的,希望大家不要花这个冤枉钱。那么食品,有很多是不卫生的,希望大家别吃。总之,尽量不要购物。”
下车的时候,老师又特别强调,“现在我还好说,到了现场,特别是到了店铺面前,我就不好再讲了。提醒大家不要购物,不要买那些工艺品、纪念品,更不要购买那些食品,因为它们是假的或达不到卫生标准。”
我觉得,这位老师反复强调大家不要购物,原因是“物品是假的”“食品是不卫生的”,他对自己做事角度和尺度的把握绝对是有问题的。
不管是现场教学还是参观考察,对于商铺的商品、食品等,进行一些询问、购买、品尝之类,可以说是现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员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购物,当然完全可以;品尝一些地方特色小吃或者食品,甚至带一些回去,都再正常不过。
作为解说老师,你别充当商铺的中介、别拿商铺的佣金或回扣等等,那就非常好了。
不停地强调“不要购买”,以至于让大家想购买都感觉不好意思;或碍于老师的面子,想买点什么,都没有实现……这既不符合学员的需求,也不符合小镇商铺的需求。
本是双赢的事情,就这样被搞黄了。
这种过于片面的角度和不恰当的尺度把握,无疑是错误的。
从角度来看,老师只看到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却忽视了古镇众多特色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的商机。
古镇的特色商品往往是当地手工艺人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传承。
它们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如果仅仅因为担心质量问题就一概否定,那无疑是错失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古镇文化的机会。
通过严格的监管和规范,完全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让外地人员放心购买,这样既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又能让更多人认识和传承古镇文化,何乐而不为呢?
再从尺度上来说,老师过于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以至于让外地人员对古镇产生了错误的印象。
做事要有一定的分寸和尺度,不能因噎废食。
我们不能因为可能存在的小概率问题就彻底否定整个事情的价值,而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寻找平衡,既保障游客的权益,又促进古镇的发展。
对待食品卫生问题,只要加强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完全可以做到让游客吃得放心、安心。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