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计——那些专家都做错的“共识”【二】

继续昨天的记录。

第三个误区:洁污分流传递窗,污物走廊必须有。

实验室内部人流、物流的走向和设计是个重点。专家检查的时候会问及你的流向是如何进行的,有不少实验室为了洁污分流,传递窗也是一个位置分开两个,一个传递污物、一个传递标本或者清洁物品。其实这种形式上的设计大可不必。

生物安全实验室,最要紧的一点就是控制环境污染,也就是控制实验室内的污染环境向外部传递,那么,在内部产生的污染物,更需要抓的是污染物的消杀和包装,这个环节做好了,就能控制污染向外部环境传递。实验室人员的培养和教育要具备这个意识和能力,污物的外包装上一定是比标本还要干净的。所以设计双传递窗分开标本流和污物流有意义吗?

更值得一提的是污物走廊,专门为废物转移设置的通道。有些实验室设计这个污物走廊非常鸡肋,本来核心区的面积就不够宽,还要硬挤出来一个污物走廊,不足一米的通道,死角极多,结果就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如就取消这个走廊,扩大核心工作区,留下更充分的空间用于核心工作。这个污染物走廊的标准是“宜设”非“应设”,合适的条件可以设,不合适的条件没有必须为了“洁污分流”而设。

第四个误区:更衣间的二更设置。

在一些生物实验室,更衣间前有更鞋间、一更间、二更间,再就是缓冲间、核心工作间。每个地方都如同盒子一样局促,实际的应用中,也很难在这些地方来回辗转去更衣,比较适合于现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更推荐、前室、缓冲、核心工作区,三套系统。前室作为准备间、更衣间,具备暂时收纳、更换清洁物品、准备物品的功能,缓冲间则不设任何物品,单纯作为缓冲空间存在。核心工作区用于避免气溶胶污染的核心操作,是实验室的工作核心。

推荐的系统中前室、核心工作间的大小最好要有20个平方的大小。缓冲间则可以设置的小一些,用于核心区与准备区的空气隔离和缓冲。

第五误区:门的方向设计。

没有那个标准上是要求门的方向向外或者向内的,但是国人的设计一般会考虑开门安全的问题统一搞成向内开,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突然开门撞到外面的人。

初衷是很好的,但是,作为生物安全实验室更应该考虑到的门的作用是密闭,那么怎么样才能更顾及这个密闭的要求呢?谢老师认为门的开门方向应该与所在区位的压力环境相互促进。

正压环境下,门应选择外开,负压环境下,门应考虑内开,目的只有一个——决不能让生物因子的逸出机会增加。

以上就是从谢景欣老师的分享中学习到的内容,每个地方都渗透了对生物危害控制的理念,是难得的参考。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406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