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1 也是“相轻”病

                                                                      2024-09-19                    

16-40.1                                                        也是“相轻”病

鲁迅篇目:《“题未定”草—六》

精典语录:“所以认真读书的人,一不要依仗选本,二不可凭信标点。”

              (“题未定”草—六-九,原刊1936年1月/2月《海燕》第1期/第2期,后收人《且介亭杂文二集》)

晚成斋微评:本文是先生对别人批评他《集外集》的回应,重点谈了他对“选本”的意见。主旨是,对选本玩玩则可,若研究则不行。因为“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是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更因为选者“……大抵眼光如豆,抹杀了作者真相的居多”。此说见解高不说,还捎带着把他的论争对手,主谝文选的施蛰存先生贬入了“眼光如豆”的一档,连“中流”都挨不上,只能列入末流无疑。

        为证明自己论点正确,先生举了“珍本”中张岱一选本某篇标点错点的例子后,说:自误事小,误人可似乎有点不太好”。进而得出结论:“所以认真读书的人,一不要依仗选本,二不可凭信标点。”应该说结论似乎不算错,但论据有偏废之嫌。试问有多少著作没一点差错!就以先生《鲁迅杂文全集》而言,集中涉及外国人名、地名与通译不一的不下几十次,但以此既不能否定该书,更不能贬损先生。

        针对选本,先生云:“倘有取舍,既非全人,再加上抑扬,更离真实”。可谓不赞成搞选本的态度很鲜明。但能因此不搞选本?中国书籍浩如烟海,人生短暂,毕生精力也无法穷尽,不搞选本能行吗?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精力特别旺盛的超人,也没必要全看?也无法全看。

       我以为,先生的“所以认真读书的人,一不要依仗选本,二不可凭信标点。”之论也有商榷的部分。如倘将“读书人”改作“做学问人”也许更妥贴一些。

       先生在文末云:“我在这里也犯了‘文人相轻’罪,其罪状曰:‘吹毛求疵’”。前半句,因先生是文人,故犯点“相轻”病也难免;后半句的症状也找得准,应了俗语:“自病自得知”!

                                                                   2012年2月4日          2012年9月4日改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508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