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味·浓情

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里的冬天不似家乡的那般阴晴起伏,飘忽不定。冷是必然的,倒也没刺骨肉,但却寒心脾。每每路过家门口的清真烩面馆,丝丝缕缕牛羊肉汤的浓香便适时从鼻尖溜过,些许滑入肚肠,使得胃里的趋暖分子蠢蠢欲动。天冷了,面馆的生意如火如荼,几乎都是冲着牛羊肉杂汤去的;羊肉泡馍,牛肉烩面,美美吃上一大碗,散尽身上的寒气。

而我更热衷于白萝卜炖羊肉,稍加几味清补凉——玉竹,党参,当归,桂圆,红枣和枸杞,熬制一锅冬日暖身益气汤,满屋飘香,入肺腑,沁心脾,口口浓醇……

小时候的我总喜欢跟着妈妈去逛菜市场,尤其是去那些清补凉专卖店铺,小小一个店铺,满屋子都是我们惯常用以煲汤熬粥的药材,林林总总,使得我好奇之余,还总跟着妈妈的动作捏上一把,凑近细闻,辨识几分。

看着她耐心货比三家,精挑细选,最后满载而归,我的心情也跟着欢呼雀跃,大概这是一份家常便饭才能带来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家里固定有一个柜子是专门分类归置那些装满各种汤料的瓶瓶罐罐。妈妈每个周末会选上一个汤谱,配置一定比例的各色汤料,加上适量肉骨头熬上一锅清甜、浓郁的汤羹。一周一例,年复一年,滋养了我们一家人的脾胃,更是浸润着我们的身与心。

在她的长期熏陶之下,我也习得了良好的掌勺能力,煲得一手家常例汤。而那些沙参,白术,茯苓,芡实……一个个小身板经常在我的脑海中旋转,跳跃,不知不觉间也在我的心中埋下了深深的情结。三分药味,七分浓情,经年不衰。即使我已远嫁他乡多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三口之家,如今孩子已经四岁有余,我依旧对这个温馨的味道无尚眷恋。

从孩子出生后三个月开始,她身上的湿疹便一直反反复复,而今年上半年更是严重得让我寝食难安,日夜焦躁。试了几次西药抗过敏,毫不见起色,反倒愈演愈烈。后经朋友介绍找到了一名老中医,开了几贴中药,还拍得了方子,跟踪调理,断断续续花了大半年,才得以落下心中这颗沉石。

也是因为这大半年的奔波折腾,我意外发现了离家两公里开外,竟有一条药材批发街,类似于商业步行街,两侧商铺一家挨着一家,都是专卖各种中药原材料的店面。对比起我小时候去逛过的那些清补凉小铺,它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往返批发街次数多了,我的心中便萌生了些许亲切感,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跟着妈妈采购时的满怀期待,满心欢喜。只是如今我独自一人进行采购,代入了妈妈当年的角色。

这两天,我整理了一番厨房的储物柜,发现熬粥煲汤的药料所剩无几。于是迎着午后温柔的暖阳,我又一次踏上去往药材批发街的路上。

腊月的风,干燥凛冽,让人更加贪恋汤水的滋润。从小区出来直走一公里,在十字路口右拐,再走上一公里就到达步行街入口。大且醒目的“中药材批发街”字样顿时映入眼帘,让人一目了然。

尽管天边的太阳正热情得像爷爷奶奶哄孩子般亲昵,空气中依旧萦绕着属于冬日独有的瑟瑟寒气。我信步往里走,两旁的商铺大门敞开,有的门庭若市,喧闹非凡;而有的却无人问津,只见老板独自一人在店内埋头打理着各色药材,翻翻这一袋,兜兜那一盆,看着也忙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我便走到了街道尽头,扭头一看,咦,难道大姐今天没开门营业?倒着走了几步,才发现自己走过了。而我进出过多次的店门正紧闭着,探头透过玻璃往里细看,依稀看到里头忙碌的身影,随后抬头看了下门头的红色字样“八十一号铺”,我才放心地推门往里走去……

这家店的老板是一位大概四十多岁的大姐,慈眉善目,一把长发随意挽在脑后。今天的她身穿褐色毛衣,黑色长裤,戴着沾满药灰的围裙,乍一看跟家里掌勺的主妇无异。看到我走进来,便抬头温和一笑,连带着她的眉眼也添上了喜悦,紧接着热情地用当地话说了句:“来啦!”

其实,我初到这里时,每每初到一家店,总会听到这么一句自来熟的打招呼话语——“来啦!”。刚开始我很抵触,甚至下意识在心里反感地回一句:我才第一次来,别想着套近乎。然而,等日子长了,听得多了,我心中竟泛起涟漪。若进店时听不见这么句家常招呼话,反倒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也许人就是这样,一些话,一些事,一旦有了熟悉感,入了心,便再也难割舍,这可能就是人间独有的弦乐之韵、诗情之意与画调之风。

我惊喜地笑着嗯了一声,接着感叹了一句:“姐,我差点以为你今天没过来,正要回去了!” “没有,我刚在后头炙药,就把门关上了。”她刚说完,我便看到了铺子后方确实隐现烟气,丝丝缕缕弥漫在空气中;闻着空气中流窜的药材味,我的心中仿佛涌进了一股暖流,顿时驱散了萦绕在四周的清冷之气。

跟大姐寒暄了几句过后,我便向她报出了我这一次需要置办的药材名称。一边向她询问价格,一边琢磨我需要的量。待她一一报过价,我确认了量,她便开始四处搜罗,上磅称重。

在她奔走翻找药材时,我也没闲着,漫步在狭窄的过道中,饶有兴致地探寻一味又一味药材。时而捧一把放鼻尖细闻,时而一手抓起些许来细瞅,同时脑海里不断搜寻记忆中它们的样子。当眼前的小身板无法和记忆中的模样重叠,我便立马向大姐求证,听罢后眉梢上扬,随即恍然大悟。此时此刻的我就像一名初来乍到的小学徒,醉心于了解,熟悉药材的过程,略带几分好奇与兴奋。

一会儿功夫,我便溜了一圈。这一趟,又认识了好些陌生药材——黄精,杜仲,生地,熟地……顿时觉得自己在熟悉药材方面又精进了不少。清点完大姐称好的药材,我忽然想起家里的百合和党参已见底,想各称上五百克。大姐听后立马煞有其事地告知我:“最近百合涨得厉害,我都很少进了。熟人来了我都告诉他们,让他们少拿。”我说:“那听您的,我少拿点先吃着。”于是,大姐给我称了两百克。随后,她还说党参这阵子也贵得厉害。我说好吧,也一同减量称点,以备不时之需。

前前后后,我大概列了十几种药材,都是煲汤熬粥少不了的。最后要结算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一个汤谱,需要用到南北杏。然而一问,大姐只说我这有杏仁,一种是带皮的甜杏仁,一种是脱皮的苦杏仁,就看你要哪种?随后她还带我分别去看了看。看罢,发现它们跟我以前买的不一样——甜杏仁个头很大,而苦杏仁个头倒是相像,却蜕了皮,只余白肉。我细想一番,这也许是南北差异造成的。于是便告知大姐:“没有我想要的,那就先不拿吧!”

大姐笑了笑,随手捏起两颗甜杏仁放进嘴里,还不忘跟我说:“这杏仁可以生吃,你尝尝!它带有一股甜味,也可熬粥打豆浆用。”

我将信将疑地把手伸袋子里,捏了两颗,内心挣扎了两秒后便一鼓作气扔进嘴里,慢嚼了几下,一股淡淡的甜味瞬间在口腔中蔓延开来,肆意流淌……我印象中的生杏仁都带有苦涩滋味,而这个却甜中带香,是属于果仁的甘香,细腻而柔润,久久不消。

带着甜杏仁的这股清甜,我又捏了一颗苦杏仁放往嘴里放,还没来得及咀嚼,入口便已感受到了一股淡淡的涩味。随着我的咀嚼,一下,两下……我每嚼一下,涩味渐浓,化作苦,慢慢地,浓浓的药味充斥了我整个口腔,甜杏仁的甘甜被苦杏仁的苦涩霸道侵占,强势驱逐,了无踪影……

苦杏仁的滋味给了我一种很奇特的享受——口中很苦,心里却一点点浸润了甜滋味。也许我已分不清是甜杏仁的功高还是苦杏仁的劳苦,反正八十一号铺里的杏仁从此刻在了我的心中,我永远都记得这一天,这一刻,它们带给我的满足与安然……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掂着手上的一大袋子药材原料,品味着口中,心中那份药材原味;手中沉甸甸,心里也跟着满满当当。迎着落日余晖,我心中依旧萦绕着那三分药,七分情,而它们可调配熬制出一锅锅鲜味浓郁的汤粥,滋养着我和我的家人。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769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