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为什么是高适的视角看李白

这部作品我看了3遍,每遍的感受不同,对那些熟悉的诗,通过这种方式再体验一次,更震撼、更有共鸣,只有将诗还原到当时的环境和心境,才能体会诗原本的滋味,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诗人是什么样的心情,以什么样的情绪将自己内心的思绪幻化为文字时那份“不吐不快”的情志。

历史中的高适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性格秉性,但这部作品中高适和李白虽都有鲲鹏之志,但性格却截然相反,高适内敛,李白豪放;高适“一诺千金”,李白不拘小计;高适谨慎,李白随性;高适生活环境窘迫,李白自小富裕;这个两个看似没有什么共情的人,却有无数个人生交集。对于李白,高适客观而平静,看似在叙述一个别人的故事,却充斥着满满的情谊。

年轻时高适对李白应该有羡慕和嫉妒,李白的无拘无束、自信豁达、随心所欲,是一般人家无法达到甚至无法想象的,与高适的生活现状相差千里。中年时高适对李白有同情和无奈,李白一落千丈的颓废、抱怨、牢骚,也是普通人不曾体验的经历,但高适内心的信念依旧,也有“壮士暮年”的感伤,更有不甘和追求。老年时高适对李白有怜悯和相助,却没有一丝的厌弃,更没有置之不理或落井下石。这也许就是“惺惺相惜”吧。

历史真实的情况我不知道,但这个作品中高适对李白的评价,客观、友善、平静。谁没有梦想?谁没有信念?如何实现每个人的选择却不同。

高适和李白各走了一条自己的路,无论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自我的选择,都是一生,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说吧。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887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