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ABC,应对艰难处境
眼瞅着就到了2024年的第四季度,往年这个时候,很多企业基本已经完成了当年的既定目标,即便还没完成,这里面多数企业的领导者们也大多心里有底了……但是今年不一样,以我7月到现在所走访的大约40家企业来看,多数企业今年的经营情况都不理想,甚至都将“活下来”作为最高目标。去年的这个时候,任正非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要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位员工”。此时此刻,似乎大大小小企业里的员工都感受到了寒气。
下半年以来,我到一些企业内部面向经营管理群体分享行业发展趋势,客户领导知道我手头有很多调研数据,也知道我数据的结论——不景气。实际上客户领导本身也对行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请我和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分享行业趋势,一是希望大家对行业有更直观、更“量化”的了解,能够认清形势;二是更希望大家要重振信心,不要太悲观!
尽管我一直试着给大家鼓气,但是我发现很多企业里的很多管理者依然非常悲观。在和企业管理者交流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今年很多人较以前要浮躁得多,他们往往不关心“为什么”,甚至也不在乎“是什么”,只是简单粗暴的希望我能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他们只要一个答案,事实上大部分时候,没有人能给到具体的答案,而他们依然是如此期望着,并且情况越差,这种期望越是强烈,期望着“救世主”的出现……
实际上,我在给企业做内部管理诊断时,有时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做诊断分析,如激励约束机制,有时也会围绕公司整体情况做诊断分析,这多数是新领导班子刚上任希望通过第三方详细了解公司各方面情况等。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会花比较多的时候开展内外部调研,和各层级的人员沟通,了解公司当前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和市场上同行业优秀的单位对标,其目的主要是分析公司存在的问题。
以全面诊断为例,我们通常会将这些问题分为3类:A类、B类、C类。A类问题是全社会或者说整个行业解决了,企业才有办法解决的事,比如房地产下滑对工程建筑类企业的影响,再比如社会保障、企业负担等问题;B类是企业经营努力就能做好的事,比如三项制度改革,节前国家国资委又提出要更严格的落实“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要求等;C类是企业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如劳动纪律、财务管理、现场管理等。有些领导者把这些问题混在一起,通常就觉得头特别大,或者直接将A、B、C三类问题搅在一起,常常会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实际上,针对大多数企业来讲,能把C类有效地处理好,就是有所作为,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于A类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多提建设性意见,做个促进派,就很不错了。当前环境下,总经理如果不去做必须做好的C类事,也不努力争取做好B类事,而是一味的面对A类问题抱怨不停,那他肯定也会整日烦恼。
将具体问题分为3类后,我接下来会建议企业决策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B类、C类问题上,通过苦练内功推动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如果这两类问题不能解决好,即使A类问题解决了企业也难以发展。
毫无疑问,当前多数行业面临的环境都充满不确定性,而这“不确定性”中,悲观的一面似乎更强烈,很多客户向我倾诉说,现在环境不好,他们的甲方因为对未来信心不足,都不投资了,导致很多大项目变小项目,小项目直接就没有了……我知道某地方性企业去年与行业内某头部企业沟通好,将他们作为战略投资者引进来,占这家地方性企业20%的股份,投资约1个亿,但上半年一过,这家企业就“反悔”了,原因是上半年公司业务不及预期,翻译一下就是“没钱投资了”。
关于很多企业领导抱怨的大环境,或者是细分行业不景气,我的主张是领导者应积极正面地看待这一问题。实际上,企业领导者如果消极负面地看问题,不仅会影响到自己和员工的情绪,企业的发展也会受阻。另一方面,因为是行业不景气,所以大家都困难,而且所有遥困难都要靠积极的工作来解决,虽然前进很艰难,可一旦退后就会永远失去机会。再说,领导没有信心,如何感染下属?
所以,尽管环境并不如以前,事实上,我判断企业也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状态,不要怀念过去,企业领导者关键是要把问题厘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控好自己的自由度,把握好自己的创造空间,这样就能做事情了。企业的任务是迅速构建企业的整体价值观,组建一流企业团队,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振奋精神,全力竞争,没有必要更没有时间去掺和那些离题甚远的争论。
实际上,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领导者在不断的传递信心,不只是言语层面,更是实际行动方面,当旧的体制和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和应对当下时,他们在积极构建新体系和新机制(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