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不在科技里

    “妈妈,我被AI完全打败了。”

      小韩举着Ipad给我看一长串公式和数字,语气里带着郁闷和泄气。原来她苦苦思考了两天的数学题被AI一秒破解了。

      “我不知道现在学的东西是否有意义,AI太强大了,我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它。”

      偏巧在这个时候,我刷到了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辛顿的视频,他因发明了开启机器学习新纪元的神经网络算法而青史留名。在视频中他不无担忧地提到:“很多中等智能的工作将会消失。”(It is clear, because a lots of mid level intellectual jobs are gonna disappear.")

      依靠刷题胜出的孩子们,将来大多数不是将从事中等智能的工作吗?我和身边的多数人不也正在做着这些工作吗?

      人工智能在富可敌国资本的猛火烘推下,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迭代进化,“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用在AI身上最恰当不过了。

      当人工智能突飞猛进之时,很难想象人类社会还保持原有的速度和方式前进,一种与机器共存的社会形态很可能将逐步形成。但由于全世界不同种族、民族、文化、经济结构和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在与机器共存的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华夏文明崇尚精神的力量,并在人与环境的适应和融合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解,“天人合一”框架下,人能做到“虚己应物,应物不伤”。

      古老的物件会过时,但古老的思想里却蕴含着通往未来的钥匙。可惜我们高喊文化自信的口号,所有行动却是围绕发展科技展开的。学校大批培养理工科毕业生,在文科生升学和就业空间被严重挤压的情况下,人文素养成了奢侈品。

      科技固然不能停滞落后,但决定科技发展方向的,使用科技成果的,终究还是人。人文的意义一旦被忽视,技术必定误入歧途。所有人一心扑向”术“,在”术“的层次上卷得不可开交,是现代意义上的“为外物所役”。在“术”偏离了“道”的问题上,追逐名利与追逐科技,两者本质并无不同。追逐名利的心容易被发觉和克服,但追逐科技这种看起来很进步的事物,则不容易被察觉。

      小韩同学在数学中遇到的困惑和沮丧,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摆在成年人面前。跟随潮流、追逐热点,等于耗费生命去学习人工智能很快就玩剩的东西。更讽刺的是,我们做出重大判断和人生选择的依凭,大部分是机器为我们搜集编辑推送的潮流资讯和海量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很多人的智慧已经低于AI了。

      解答小韩的困惑和我们对未来的忧虑,答案都不在科技里,我们要向人文领域去探寻,到人类古老的智慧中去寻找。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051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