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惑之二十九:好仁者,恶不仁者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孔子的“仁学”引起广泛争论。宰予等人认为“仁者吃亏,仁就是陷阱”。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虽不是‘好仁者’,却是‘恶不仁者’。”

孔子对这些说法表示遗憾。他说:“我既未见到过好仁者,也没见到过恶不仁者。喜好仁的人,其高尚自然是没的说;憎恶不仁的人,他刻意装做仁德——害怕背负不仁的名声。实际上,假意装仁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恶不仁者。为什么要假意装仁呢?真心向仁就直接达到仁了。有人说能力不足,我看没有这回事儿。现实中有人用哪怕一天的功夫学习和实践仁德吗?我没见过缺乏这种能力的人。也许有,但我没见过。”

在普通人眼里,仁与不仁之间有一大片灰色地带。“好仁者”是最高层次,灰色地带的是中等层次,“不仁者”是低层次。因此,大家认为,只要不做不仁的事情,就可以了。然而,“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现实生活中,大家一不小心就做了些不仁的事情,犯错之后又极力掩饰,总是处在“伪仁”状态。有的人甚至常常“为了仁而仁”,搞形式主义。

长于恕道的孔子,当然知道大家的心思。于是,指出那些自称“恶不仁”的人,实际上,并非真的“恶不仁”,不过是在天天伪装仁罢了。“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而是用来力行的!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111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