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成长还是一个人成长更高效?
#RIA学习力导师践行营#
共同成长还是一个人成长更高效?
——关于共读营的思考
追问前因后果
前(前车可鉴):
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
共读营测试第一天,有一位参与的朋友问:“我觉得这个事项太费时间了,很耗人精力,你为何不关注股市?”
问题真是好问题。共读营免费运营,又耗时耗精力,也不见得都说你好,为什么要干这件事情?
1、性格使然
说是性格使然,喜欢分享、喜欢朋友交流、喜欢看到别人有成长,这就是全部原因吗?
今年上半年听长寿寺普缘法师教诲,普缘法师说利他是最好的利己。普缘法师解释到,人在利他时,会处于一种平静、安祥的心态,这种心态有助于自已获得幸福。普缘法师说得更多,到现在记忆有点模糊了,后悔没有好好记录,但“利他是最好的利己”这话深刻心中。
今天早上在听剑桥萌叔说人工智能的一个视频,讲到:无论是各大宗教还是科学,说是都是一件事情,倡导的都是感恩和慈悲。我以前也会觉得实验室像PUA,对你做善事,是为了社稳定。当我真正的深入接触人工智能之后,我发现感恩和慈悲,真是的能拯救人类的唯一方式,没有之一。
对于听剑桥萌这个说法,我感觉是对的。这个宇宙应该是有一些底层逻辑在的,利它、感恩和慈悲应该是底层逻辑中正面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来说,长远来看,免费运营共读营是一种追求平静、安祥吗?
我不确定。
2、招生需要
自已张罗的事,11月23-24日,在宁波开一个办学习力导师授证班。
自已张罗的事,自已要负责,心理有压力,希望通过种途径要解决招生问题。共读营也是一个途径吧。
但说实话,这个弧线实在长太,转化率到底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也是当作一种自已努力的情感安慰吧。
3、学习社群运营的能力
这两天在看彪悍一只猫的《一提顶十年》,以及刚刚买了《星球大战》书籍,对社群运营产生兴趣。
共读营也是一种小型的社群,运营共读营,有助于积累社群运营经验和积累粉丝(姑且这样叫吧)。
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的?
出发点还是在不超过学习力导师授证班招生需要,以及有一位小伙伴有学习社群运营的能力的想法。不同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启动这个共读营。
因(相因相生):
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
1、总有一批人会和你兴趣相投,喜欢阅读、喜欢交流、喜欢共同成长,他们有这个需求。
2、学习社群运营的能力需要从实践中积累。
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
1、聊天、询问
2、试邀请
还有其他人能帮我思考,给出更多选择或可能性吗?
学习力导师授证班招生还有几位小伙伴和我一起在努力。除了共读营,还有直播等其他方式在尝试。
学习社群运营的能力也有一位小伙伴在我探讨、探索。除了共读营,还有写作营可以考虑。
后(以观后效):
若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样?
1、第一期共读营运营成功了,可以持续滚动运营下去。可以有第二期、第三期......一直持续下去,也可以作为拆书帮宁波分舵的一个亮点项目呈现;
2、可以借助这个社群打磨自已和小伙伴的课程;
3、逼迫自已把一些一直想读的书进行精读,并尽可能输出结果,比较文章、比如课件等;
4、可以慢慢尝试走向收费。
那是我期待的吗?
结果是我期待的,但希望在中间不要太耗费精力。不然投入产出比不高,还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得不偿失。
果(自食其果):
如果什么都不做,会发生什么?
1、学习力导师授证班招生压力依然在。
2、社群运营的能力学习愿意依然在愿望中,不能通过实践来升级。
清晰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
有没有人会不同意我对原因的假设?
1、一个人自已学习更加高效,也更加灵活,更加个性化,更符合自已的需求;
2、在社群中,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进行良好的互动反馈,无法给予对方有益的意见。
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假设的实例?
通过自已个人学习、修炼,让自已持续进步还是有不少例子的。
粥左罗毕业之后摆过地摊、做过服装店员等等,虽然拿着5000元的薪水,他却仍不忘写作,对内容的坚持,让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后来一个机会,在自己用3天时间总结写出80页的公司竞对分析和运营计划后,他顺利成为一名公众号小编。
之后,他放弃吃喝玩乐,放弃朋友间的聚餐,并通过不断学习,总结和练笔,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写出多篇10万+的爆文,月薪也翻了十倍,至5万元。
在这个期间,粥左罗还是一个人学习、修炼,让自已持续进步。
用(使用条件):
要解决这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
1、共读营业的日程规划,以及作业题目的设计。需要完成《学习手册》、《运营手册》两份文档的编辑;
2、需要在运营管理上投入一定时间、精力;
这件事可以用什么其他方式来完成?
学习力导师授证班招生需求还有直播等其他方式可以尝试。
学习社群运营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写作营或在现有的书读书会的运营来积累经验。
边(旁敲边鼓):
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情况?
很多。
为了学习借鉴运营类似共读营的管理经验,我陆续参加了郑州分舵墨小多老师组织的《刻意练习》共读营、上海喜乐分舵裘叔组织的《A1便签写作营》以及《喜乐写作营》等阅读、写作社群。
还有拆书帮总舵小燃老师主导的《这样读书就够了》14天共读营,也是一种长期运营并得到好结果的社群。
其他领域/行业/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近期看了剽悍一只猫《明智创富指南》万人精读营运营模式,发现相当有特点。据宣传资料显示招生突破16000人,共有30支“战队”在参与推销课程,其中前两支战队招生人数都在40002 以上。
这种组织模式、运营模式值得研究,虽然自已无法做到这种程度,但仍值得学习其背后的原因。
界(楚河汉界):
无论是不同的意见还是类似的问题,和我的思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剽悍一只猫《明智创富指南》万人精读营运营模式,真支撑原因为在于剽悍一只猫已经树立了一个大IP,以及围绕这个IP有一群生态链式组织。而且,这种模式也让生态链式组织得到结果,愿意持续投入。
共读营和其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剽悍一只猫《明智创富指南》万人精读营可以作为追求目标,但没有多大参考意义。
交界在哪里?
共同在于对成长的追求。持续每天学习、成长、破圈,持续精进。
这种状态,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绽放的,是有意义的,且有价值的。
区别如前所述。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