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交流的反思

        今天是作文课,给孩子们分析了作文题目及写作思路,孩子们就开始写作了。因为每次考试都有很多孩子作文写作时间把控不好而没有写完作文失分严重,所以这次作文课我决定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趁孩子们写作文时,我也准备构思一篇作文。我坐在讲桌前,在作文纸上打起了草稿。每写一句,都像在挤牙膏,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一说写作文孩子们就发愁。我在讲桌前写了改,改了写,一节课下来才写了三百字,其中还有很多句子自己不满意,需要再修改。看看表,离规定的时间还差二十分钟,我决定走下讲台看看孩子们的写作情况。我在教室里边走边观察,有的孩子已经写完了,正在认真地阅读呢;有的孩子虽没写完,却在奋笔疾书;还有的孩子眉头紧锁,才写了作文纸篇幅的一半。

        当我走到小成同学旁边时,发现他只写了题目,正文一个字也没写(两周前的月考他的作文就写了三百多个字)。我盯着他没有说话,他突然间就哭了。我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实在不知道写什么。虽然是无声的哭泣,但那一刻却触动了我。 现在的孩子确实太不容易了,我们这的初中孩子们早上七点到校,晚上快七点了才放学回家,除去中午吃饭时间,在校十个多小时。回到家吃完晚饭,还要写各科作业,写得慢的孩子十一点前都不一定能睡觉。小学生在校时间比初中生也少不了多少,也是早出晚归。周末还有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孩子简直就是连轴转,哪有时间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但在高考大省,孩子们不奋斗就没有出路。想到这,我安慰他说:“别哭了,你晚上回家从网上借鉴一篇吧。”

          安慰完他,我继续观察其他孩子的写作情况。 走到小博那里,又看见他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听说我接班前他担任过语文课代表,以他的能力不该写不出作文呀。我刚问了他两句,那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流。我赶紧安慰他说不会写就先别写了,什么时候有思路了再写。他边抽泣边说“我的经历中没有让我感到开心的,我从我的经历中收获的都是悲伤”。我正在心里感叹现在孩子的不易时,突然发现他的左胳膊上好多“十字”形状的血痂。直觉告诉我,这不是偶然划伤的。于是,我轻轻对他说:“学习不易,但我们更要珍爱生命。你这样把自己划伤,老师看着都心疼,你不疼吗?”他终于绷不住了,嚎啕大哭。正在这时下课铃响了,为了安抚他的情绪,我安排好孩子们交上作文,领着他来到了教学楼的连廊那里。我想趁着大课间这三十分钟疏导疏导他。

        在和他交流中,我发现他和亲人的交流出了问题。父亲常年在外,母亲在一家粮食公司上班,经常倒班,平时都是他自己在家,偶尔小姨会来和他做伴。家里没有电脑,平板,他无法通过网络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周末要上各种辅导班,也没有机会和同学出去玩。即使偶尔出去玩,其他同学都在聊游戏,聊篮球,聊足球,他根本插不上嘴。慢慢地,他也被疏远了。在家没人交流,在学校又和同学没有共同语言,他内心一定是压抑的。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他只有通过自残来解压。我现在才明白,前几天为啥他桌子上有一把刀子,当时我还提醒他把刀子收起来,别误伤了自己和别人。现在想来细思极恐,他会不会在学校里也用刀子划自己的胳膊呢?

          我建议他可以尝试着给父母写信,通过书信来沟通。因为他说每次和父母交流,母亲都会把话题引导学习上,每次都不欢而散。有几次,情绪激动处,双方差点动手。他作为家里的独生子,自然父母在他身上寄予厚望。当期望与现实不符时,亲子关系就会受到挑战。他又说到亲戚家的孩子都特别优秀,他自我也感到压力山大。而他内心的压力,他从来没和父母交流过,只能一个人扛着。我试着告诉他书信交流可以避免话语交流时的冲突,也不知道他最终会不会采纳。和他从三点四十一直聊到四点五十,看到他情绪完全安定下来了,我才把他送回教室。

      回到办公室,我又把我俩的聊天内容梳理了一下。孩子出现自残这种现象不是单方面的原因,父母陪伴的缺失是主要原因,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人交流也是一方面的原因。要想让这样的孩子走出“困境”,需要专门的心理老师给他进行心理疏导。这样的自残的孩子几乎每个班都有,我任教的这两个班除了小博,还有一个女生胳膊上有刀子的划痕。办公室的同事也经常说自己班里孩子出现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家庭条件好了,却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呢?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有自闭或者抑郁倾向的孩子经历都有相似之处:要么是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关爱;要么是父母离异,无人愿意扶养孩子,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还有的就是父母控制欲太强,导致孩子丧失了自我存在感。

        我既是老师,也是家长,双重身份让我对孩子们的心理成长状况多了份关注。真希望孩子们能敞开心扉,把烦恼向我倾诉,我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他们重新回到阳光下。

      一堂作文课,一次用心的交流,一次反思,愿我的孩子们都能心理健康地成长。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252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