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始人季琦手记》第13天

专业化才是企业成功的法宝

一直以来我都信奉,唯有专业化才是企业成功的法宝。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朋友多元化成功的故事,在不断地冲击我的这个信念。是我的固执和保守让我看不到真相,还是多元化的成功只是昙花一现呢?如果得出错误的结论,要么是失去许多本该属于你的机会,要么会因自己的动摇,影响了专一。专业化的理念来自西方,充分的竞争使得社会分工非常细化。每一家企业为了生存,必须有自己的绝活,将自己这点事做精、做细,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多元化做大、做好的确实不多,像通用电器这样的公司属于凤毛麟角。但在当今中国,多元化做大、做强的不在少数,比如李嘉诚等。中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会涉足房地产,不管他们原来是做服装的、做建材市场的,还是做国际贸易的。

我有一个朋友涉足房地产、百货、酒店、电子商务、矿产、私募投资等领域,而且做得都非常成功。仔细观察他的这些生意,也并不是投机之举,都有一套比较长久和完整的思路和想法。

我在上海还认识另一个神奇的企业家,他本来是做房地产的,将物业交给国际酒店集团经营,觉得他们做得也不怎么样,自己就接手管理了;将物业租给别人做卖场,见生意

火爆,他也准备自己做百货业了;觉得自己

物业群里的电影院生意也不错,据说也准备涉足影院.....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对这样的老板不屑一顾,认为其见异思迁,什么也做不好。但结果并非如大家所想,至少目前如此,那家他自己经营的酒店,生意也不错。看到中国这么多企业家成功地经营多元化的业务,我觉得确实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而应该仔细地想明白他们成功后面的原因。首先是(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机会多多。许多企业家是因为各种机会来到眼前才去做的,而不是研究、调研、计划的结果。

二是中国目前国企、外资、民企这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并存,民企的灵活和机制使得他们在某些领域特别有优势。比如跟外企相比可以更快地决策,跟国企相比可以承担更高的风险。因此,民企是最容易倾向于多元化的。

三是竞争的环境不是特别残酷和激烈,在各个领域真正有实力的对手不多。过去几十年,不管是在品牌上,还是在人才上,各领域都没有培养出特别强的玩家。

四是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在提高。尤其是中国最优秀的那批企业家,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些“农民企业家”了。他们懂得网罗人才,懂得运用资本市场,懂得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也学会了如何和政府打交道。这些企业家本人的精力都极其旺盛,工作亦非常勤勉。就像我认识的那位上海企业家,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周六、周日都不休息,依然精神头很好。晚餐二两白酒过后,依然

神采奕奕。

我相信这些企业家将不断地多元化。他们目前还属于不断扩大疆土的阶段,还不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但下一个阶段应该是整顿、发展,将每一块业务都做好、做强。在这一阶段,他们可能会面临许多风险,因为很少有人能在涉足的每一个领域都独领风骚。强中自有强中手,通过充分竞争,大部分人会自愿或不自愿地集中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这就是“专业化”的开始了。当然,也会有少部分发展成像通用电器和长江实业这样的综合性、多元化企业集团。

另一种多元化的方式是做投资。不是财务意义上的投资,而是股权意义上的实业投资,比如复兴集团。通过财务手段控制企业,通过一流的人才治理企业,再通过优质的经营业绩,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控制更多的企业。

当今中国确实处于机会满天飞的阶段,不管是金矿还是煤矿,都在地层表面,稍微挖一挖就是财富。因此,许多企业家的多元化战略并没有错。篮子里有许多蛋,总比只有一个蛋要好,不仅可以赚取更多财富,抗风险能力也强。但要永续经营,只有靠专业化。优秀企业家是稀缺资源。业务过于多元,这种优秀必然被稀释,也就成了平庸。而且,不管精力如何旺盛,不管多么勤勉,我们毕竟还是人,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亲力亲为式的疆土扩张是有边界的,而专注和强大的专业实力则能建构更有竞争力的壁垒。

在未来,品牌、规模、资本、专业人才会是更加关键的生产力要素,这些要素全都导向专业化的要求。最终,趋势会给人压力,迫使企业家选择更专业化的路径。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312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