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是我学习的榜样

           不做班主任,和年轻的班主任搭班。开始的时候想,两个年轻的小女孩,应该没有什么经验,到时候有什么问题我一定要帮助她们,自己淋过的雨,不想要别人再淋一次。惊喜的是,两周下来,我发现这两个小女孩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没遇到我需要帮助的问题,还有很多地方我觉得都是我需要学习的。

        首先是她们的温柔而又坚定的管理方法值得我学习。

         上课铃声响了,有学生迟到了,一身大汗气喘吁吁的走进教室,学生认为我都是非常着急的跑进教室的就直接往自己的位置上跑去,604班的班主任坐在教室后面办公,看到迟到的孩子没有自觉的罚站就站起来,走到这个孩子身边说:“你迟到了”这里不是问句,而是陈述句。孩子说:“是的”说完,没有抱歉,也没有说明,只是眼神直直的看着老师,好像在说没有什么问题吗?那语气语调有寻问的意思,更有肯定的意味:“迟到了,有什么问题吗?”老师直接跳过他的眼神说:“你迟到了为什么不站着?”这时老师的问话里有质问,但是语气是那么的平和。孩子反驳道:“我又不是故意的,我都跑着回教室了,为什么还有罚站”。老师听到这里,估计很多老师会被这样无理的回答窝火的,但是彭老师没有,而是陈述道:“我们班的班规是迟到了,不管什么原因,是要罚站的,迟到多久就罚站多久,这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班规,你也不能例外。就算是你跑着回来的也要罚站。迟到了就是要罚站的。“这个学生还想要讲什么,但是看到彭老师温柔的预期坚定到没有例外的可能,他只好唉声叹气的很有些不服气的碎碎叨叨的说,不就一分钟吗?那就站呗。孩子这样的碎碎叨叨是对罚站的有声反抗,但是绝对是对必须服从班规的认识。彭老师没有生气,连大声都没有用上,就这样温柔、淡定而又坚定的在班级里树立了班规不可违的规则意识,更是树立了老师温柔而坚定的班主任形象。

          其次就是稳定的情绪。

            做班主任,最大的忌讳是,把住不了情绪,容易生气,但是我们的两个彭老师都没有这样的忌讳,情绪很是稳定,一天下来,看不到两个老师生气的时候,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还是喧闹、追逐打闹,要是我的话,我就会生气的说:”上课铃声响了,你们怎么还不安静下来呢?这么吵吵闹闹的,不知道要上课吗?“接下来就会把吵吵闹闹的学生点出名来狠狠的批评一顿。当两个彭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她们没有生气,没有批评,只见她们都有同样的方法,那就是从教室后面的办公桌前走到讲台上,对着闹哄哄的学生说:”别吵了,上课了,都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坐好。”学生听到老师的提醒,纷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准备上课。到了第二个星期,学生都能听到铃声就能自觉的回到座位安静的坐好准备上课。而其中变化的原因都有一个法宝:稳住情绪,一天一天的下来,没有看到她们生气的时候,她们内心里强大的暗示很有效果:“无论如何,我不生气,违规违纪的一切都按照规则处理,一切做得好的同学都给予表扬,这就是典型的奖罚分明”为这样年轻但又那么老道的年轻班主任点赞。

接下来必须要学习她们摈弃一切喧嚣,静心的能力。

      小学的班主任实行在教室进行坐班制度,所以,我们这两位班主任除了自己在其他班上课外,几乎所有的上班时间都坐在教室里,和学生朝夕相处一点也不假。每个教室的后面都放着一套办公桌椅,她们的备课、改作业等工作都是在那里完成的。上课的时候和学生同在一堂课里听每一科老师讲课,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是我,我还能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那是肯定不能的,上课老师上课的声音,学生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声音,师生探讨的声音等等,我就是现在说一说我都觉得我受不了那么躲嘈杂的声音了,就不用自己的体验了,特别是下课,学生的吵闹声、追逐声、喧哗嬉笑声混杂在一起,那是要轰炸的感觉呀,哪里还能这样坚持的呆下去呀,要是我肯定做不到的,但是我们的两位年轻的班主任能摈弃一切的声音,来专心于她们当下手中的事情。这种静心的能力不得不让我期待向她们学习。

       后来,有一天一个班主任有事需要我帮忙代半天班主任,当我真实的体味了之后,我只有一个想法:“这工作我干不了,我需要逃离,因为这些小朋友太能动太能制造声音了。我无法在这样的声音海洋里静心做事。后来我还想了解到其他班主任是怎么做到这样全天候的陪着学生的。而这些老师或多或少的去到团队室去休息一下耳朵,而我的这两个班主任真的是一节课都没有过的。最近,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来问她们是怎么做到的,她们的答案惊人的相同:“静、静心、让自己静心”。而这种生活在声音堆里不被声音影响的的静心能力是我很难学得来又是很想学来的本领。

       这两位年轻的老师身上有太多的优点值得我来学习,接下来,每一个和她们一起工作的日子都是我向她们学习的好日子。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334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