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有感

看完海边卡夫卡已有多时,我还记得最初将这本书捧在手里时的猜想,海边的卡夫卡,卡夫卡是谁,他为什么在海边,他在海边干什么呢?

诚然至今我依旧无法解答以上的问题,《海边的卡夫卡》它是一本书,同时它又是一幅画,它甚至还是一首歌。

如今我看完了《海边的卡夫卡》这一本书,这书中讲述了两个故事,两个故事相互平行同时又在某些地方相互影响,他们存在关联又互相独立,故事如同传统叙事般严肃严谨又如童话故事一样光怪陆离,幸而我读过村上其他的作品,《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机》等,从而对这样的叙事风格能够接受并勉强可以理解一二。

在写这读后感的时候我一直在问自己,我真的可以说读懂了这本小说吗?显然没有。作为写作必然要想象有读者,我又会问自己,我写的读后感真的不会误导那些还没有读过这边书的人吗?基于这个问题,我一直不敢写。

今天我突然发现了自身的变化,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以至于我自己以前毫无感知,我变得坦然了,变得柔和了,这柔和中含有如水一般对流向的执着,又如水一般温润自然流淌于低处,我理解了人或者任何事物想要向上就要必先流淌于低处慢慢囤积当累积足够,自然而然便会从低洼处满溢出来,流出深坑。

逃避自身缺陷就像走独木桥,一直哄骗自己只要集中精神于脚下,独木桥和阳关道本质没有区别,然而是这样吗?显然不是,独木桥终究是独木桥。

走在上面对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紧绷使得人喘不过气,或许走到一半,那不知终点的无奈和绝望会压过对终点的渴望和希望,最后绝望的跳下悬崖,轻则丧失斗志,一蹶不振。重则粉身碎骨,奄奄一息。即使重整旗鼓还有那悬崖需要重新攀爬,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走下谷底,从谷底走到对面,再爬悬崖呢?

当然爬下悬崖本身也是危险的,了解自身缺陷本身就很危险,想多了也会自卑自弃,即使真的到了底,那黑漆漆看不清的谷底本身也会让人恐惧,可是啊恐惧这东西就是个坏种,你不敢踏步的时候,它会告诉你,那很危险回去吧!然而,当你迈开脚步了,他会告诉你快爬快跑不要回头,可这黑压压的谷底又岂是可以奔跑的,踏空了还有更加危险的谷底。如此我们会后悔为何要到谷底呢?可是,当你抬头看是可以看见走在独木桥上的人的,而他们却看不见你。

当我们走到对面向上爬,有了向下爬的经验的累积,有了谷底一步步试探,又往返腾挪的头脑,那么向上自然会成为欣喜的享受,你可以尝试不同的爬法,横竖,左右随心所欲,你上去了,也不再害怕下来。当攀升到对岸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对面依旧是一个悬崖,你会欣喜,欣喜于新的玩法,如同游戏里出现的新的副本,你甚至希望他不要太简单,这便是挑战的乐趣。那些踏着独木桥过来的人,是如何也想象不到你为何如此兴奋的。他们或许已经在独木桥上闲庭若步,但再怎么如鱼得水他们也依旧不敢下谷底,哪一天桥断了该怎么办呢?

逃避本身也是放弃,即使逃避的能力再高再熟练,都有不可控因素,有没有想过独木桥断裂呢?可即使如此依旧有人抵达了彼岸,只是我们或许要放弃一些东西,这东西里甚至包涵了自我。

只有经历过死亡般的锤炼了解死亡本身在走出来才能获得新生。

海边的卡夫卡,田村卡夫卡君想要逃避,但依旧没有逃过,幸运的是他置身于沙尘暴里没有迷路,到了死地又回来了,中田老伯,他走完了他的路便且把使命传承下去了。

这书便是这样一本,救赎同时被救赎,诅咒同时被诅咒,保守秘密同时揭露真相,失去同时获得,读过了又好像没读过的书。我们都身不由己,又都是自己。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39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