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设很有价值 – 007er – 235 – 20241028

最近产品女神梁宁出了一本将需求的新书,在得到有一些推荐和重要观点的解读。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时代不同了

过去几十年,我们经历了需求匮乏阶段到需求不断被满足的快速发展阶段。到现在不断有新的商业故事,在提“消费升级”,近期因为经济总体下行,大家又惊呼“消费降级”。

当商家面对大量还没被满足的需求时,比如当年的三大转——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以及后续的“三转一响”——加上收音机,但凡有了对应的产品,就会被大家争相购买,不需要品牌,不需要多好的品质,只需要TA能转,能响即可。

到了最近十多年,就拿这“一响”来说吧,早已不是收音机了,能响的电视都已经经历了黑白、彩电、纯平、等离子、液晶、投影电视、透明电视……以至于现在升级客厅都不装电视了(可能这也算一种消费降级)。

所以,将一个家庭已有的产品,通过不断升级换代产生购买,这条路一定越来越难走了。除非这个家里的大家长自己收集不同的电视,TA才会继续购买很多新的电视。

消费者自己标榜什么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最后的那个“除非”看似荒谬,实则给了我们一个启发——真正喜欢一个类别商品的人,现在越来越舍得在这个类别上花钱了。

这可能也能叫做“兴趣电商”?不论douyin、kuaishou、xiaohongshu上面,不断有博主给大家种草,真正感兴趣的消费者不断的拔草,形成了新的消费闭环。

比如喜欢手账的消费者,愿意花几百元买品牌的手账产品和周边;喜欢二次元的消费者,愿意花成千上万元购买自己中意的IP的官方周边,并且管这个叫“吃谷”。

拿我自己举例子,喜欢跑马拉松,则免不了有一大堆的跑步装备,从跑鞋、运动手表、衣服、裤子、腰包,到运动水壶、运动眼镜、运动耳机……总共的花费都不菲。

每个人的人设,成了TA不断购买的理由!

木桶理论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著名的“木桶理论”,以及对应的解释和反转:

最早的木桶“短板理论”,后来被澄清为是基于团队的管理模型:团队缺什么就需要补什么,其需求是基于短板;
而之后发展为基于个人的木桶“长板理论”则说明,每个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板,与其他人和组织形成更好的协作。

短板”即刚需,是基于用户画像理解的传统需求——什么样的用户画像,肯定有这样的需求,因为TA平时缺这样的产品供应;

长板”即人设,基于用户人设理解的新的需求模型——标榜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设的消费者,一定会反复购买基于此人设的产品组合,因为这才能彰显TA自己。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493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