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借刀杀人(2)
叫你自废武功
在一些现代国家,运用舆论迫使不适任的官员下台,便是借刀杀人。企业界有一款“杀人”招式很不文明,就是将“不够死忠”、“非我族类”的干部派去当部门主管,命他对该部门整顿、裁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有一家报社,新的老板入主后,命总编辑当刽子手,进行大裁员,裁得“横尸遍野”之后,新老板接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总编辑裁了。
这一计发展到极致,是叫人自废武功。曾经有一个人,被派去担任经理,当了经理之后,他的任务是把这个公司撤掉。有史以来,借刀杀人之计都没这么狠过!
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来看,“借刀杀人”有着多元、丰富的涵义:“刀”,是指同业、舆论、对手、第三者,是一种可以假借的力量,善用之,事半功倍。同业的整合,可以改变产销秩序;舆论的运用,可让交通部长为空难事件或沉船事件负责下台;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可刺激我方成长。借得巧妙,这些“刀”都化作了“力”。
借力相互掣肘
在东方式的管理中,最独特的是“派系管理”,不论政党、社团或公司,普遍存在“次团体”、“派系”、“帮”等小圈圈,彼此间相互制衡,就是借刀杀人的延伸。整个组织内部,用派系去牵制派系,派系之间合纵连横,相互掣肘,既可整合歧见,又不致一派独大。各股势力维持动态平衡的“共治”模式,有时候比集权的管理模式有效,它依赖的是“借力使力”。日本的最高领导人深谙借力之道,特别讲究“派系平衡”,便是这个道理。
一个大力士纵然拥有“倒曳九牛”的神力,也不过是一个大力士,派50个人就可以制伏他,再不行,派500个一定可以将他摆平。这个“派”字就是借,借的力量何其大!
发现“浮力原理”的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微信ipip131曾经自豪地说:“给我棍子和支点,我可以移动地球。”借力使力,可以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外而埋之,衅之以鸡猪,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羽围樊、襄,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从之,羽遂见擒。
【诠释】
竞争者(敌人)已经明确,与我方相同立场(或不相冲突对立)的友军尚在徘徊观望,就要引导友军去与敌制衡,避免亲自出手,消耗自己的实力。这是从《易经·损卦》推演出来的原理。
敌我竞争态势已经显露,此时若有另一股势力正在壮大,并且将有所作为,便应借这股力量去摧毁敌人。春秋时代,郑桓公将攻击郐国,先开列一份名单,名单上全是郐国的豪杰、良臣、智谋与忠勇之士,说是打下郐国后,要将这些人封官赐田。为示承诺,特派人在城外设坛告祭,将这份名单埋入地下,又杀鸡杀猪为牲礼,像订盟般隆重。郐国国君便以为名单上的这些人与外勾结,将有内乱,便尽杀这批良臣。郑桓公因而攻灭郐国。
诸葛亮联合东吴抗拒曹魏,关羽兵围襄阳、樊城,曹操欲迁都以避其锋。司马懿与蒋济向曹操献计说:“刘备、孙权表面亲密,实则疏远,孙权绝不愿见关羽得逞,可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樊城之围必解。”曹操从其计,关羽因此被孙权所擒。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