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美:古典艺术—巴洛克1

        巴洛克大概指欧洲17世纪的艺术风格,是18世纪(学院派兴起年代)的学者提出来的,这个词来自于葡萄牙语,原意是不太圆的珍珠。是一种很重要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长期被认为是二流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主要是这个时期的画家们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处不好。

一、巴洛克:华丽不等于没内涵,对比文艺复兴,让艺术史实现重要转变

一、瑞士的著名艺术史家沃尔夫林的做了一项开创性工作,把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两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放一起比较,它注重原理和定律之类的东西,让艺术史实现一个重要转变:从关注人,变成了关注风格的美术史叫 “无名艺术史”,让艺术这门学科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二、沃尔夫林提出了对巴洛克风格的五对参数:线描VS涂绘,平面VS纵深,封闭形式VS开放形式,多样性VS同一性,绝对清晰VS相对清晰。

线描VS涂绘:它强调的是并不是技法,而是效果。从线描到涂绘发展意味着为了纯粹的视觉外貌放弃了物质实在,从绝对清晰到相对清晰转化的意义。对比提香《戴手套的男子》和达芬奇《吉内薇拉.斑琪》

平面VS纵深:巴洛克画家直接把叙事主线和逻辑安排在纵深的轴线上,这是很重要明显的特征。对比卡拉瓦乔《圣母之死》和卡拉齐《基督之死》。

封闭形式VS开放形式:文艺复兴强调四平八稳的构图,从开始到结尾整个故事交待清楚;巴洛克竭力避免对称和平衡,只突出故事的高潮部分,利用光和阴影突出主次。对比拉斐尔《雅典学院》和卡拉瓦乔《圣母之死》。

多样性VS同一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文艺复兴像个乐高玩具,每个局部有独立性;巴洛克像个泥塑,局部不能脱离整体,否则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对比提香和鲁本斯的《圣母升天》。

绝对清晰VS相对清晰:比如画人体,布料的暗纹、钮扣样式,看不清就凑近了看,奥地利李格尔称画法叫”触觉艺术“,而涂绘细节看不清,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我真实所见的办法,李格尔称”视觉艺术“。

沃尔夫林受启发,把从文艺复兴向巴洛克的风格转化定义为触觉向视觉的转换。

二、卡拉瓦乔:巴洛克的戏剧性从何而来?

卡拉瓦乔给巴洛克注入了戏剧性的灵魂,巴洛克艺术有了前进的方向。

艺术传承:卡拉瓦乔接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艺术传承:达·芬奇和提香。米兰画家深受达芬奇影响,形成了所谓的米兰画派,卡拉瓦乔的师傅彼得扎是提香的学生。

1、1545年特伦特会义后,教会对绘画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从柏拉图美转向了直指人心。

2、提香的色彩+达芬奇的明暗+卡拉瓦乔遇事走极端的性格,三者混合出一种奇特的风格,就是卡拉瓦乔标志性的酒窖光。比如漆黑的舞台上,一道强光照在主角身上,其它人物道具若隐若现,这个手法至今,还被大量电影导演们所借鉴。

卡拉瓦乔《圣马太蒙召》1599年

3、卡拉瓦乔戏剧化的风格,为巴洛克艺术指明了方向。

      卡拉瓦乔暴躁的性格对处惹事生非,使他在逃亡的路上影响了很多意大利艺术家,比如艺术史上第一位女艺术家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画的《犹滴》深受他的影响。

三、鲁本斯:都是巴洛克,为什么风格如此不同?卡拉瓦乔服务教会,鲁本斯服务国王。

1、鲁本斯和卡拉瓦乔的画风有很大差异,根本原因是雇主的诉求不同。卡拉瓦乔服务的是教会(渲染苦难和悲情),而鲁本斯服务的是国王(他们要的是享乐和炫耀)。

2 、鲁本斯把佛兰德斯的一流画家聚集起来,形成流水线分工,提高产能的同时也形成了技术上的诸多程式,影响深远。

3、鲁本斯和卡拉瓦乔的深层次共性大于分歧,是巴洛克风格的不同表现形式。

    鲁本斯在用色上受提香影响,偏爱暖色调,他进一步放松了线条对色彩的约束,轮廓线进一步崩溃和模糊,不仅表达人物的运动,更让整个画沉浸在弥散的光芒中。这种画法更讨国王们的欢心,相信君权神授,适合颂扬君主专制。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634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