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阐释公募基金改革目标:服务国家战略,让利投资者,回报投资者
学习时报阐释公募基金改革目标:服务国家战略,让利投资者,回报投资者
学习时报
从公募基金行业演变趋势看,未来增长将更多受中长期投资者提升收益的需求驱动。下半年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目标更加明确,公募基金市场改革需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基本遵循,以让利投资者、回报投资者为内生动力,以营造中长期投资制度环境为根本保障。
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这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耐心资本、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等政策举措的进一步落实和细化。
一是募集方式和对象的差异。公募基金主要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投资范围不固定、投资者门槛较低,包括社会各类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而私募基金通常通过非公开发售方式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募集,这些投资者门槛相对较高,如具备较高的资产净值或一定投资经验等。
三是信息披露和行业监管差别。公募基金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需要进行全面信息披露,相比之下私募基金保密性更强。
公募基金起源于荷兰,在英美迅速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774年荷兰商人首创了世界上第一只公募基金并广泛投资于商船、种植园、债券等领域,取得了良好上市收益。
1997年11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颁布,标志着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诞生。1998年首批公募基金产品问世。目前,国内公募基金发行总量累计突破1万只,已成为普通投资者财富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前国内外环境影响下的股市行情波动较大,吸引社会资本集中投向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导向的新兴行业,加快建立中长期投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对吸引中长期资本入市、培育耐心资本和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尤为重视,在股票市场率先推出了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试点与北交所上市等改革措施。
2024年,为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与高科技企业、优化金融产品结构,国家在公募基金领域连续出台了两个重磅文件,即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改革重点是在降低投资门槛、加强风险管理和实现收益增长多目标之间找寻平衡,引导、支持和规范公募基金发展,形成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重点,以“投资者为本”为理念的全社会参与、全流程监管、多主体受益的价值型投资模式,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中长期投资、培育耐心资本提供制度保障。
从公募基金行业演变趋势看,未来增长将更多受中长期投资者提升收益的需求驱动。下半年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目标更加明确,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进一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完善配套支持功能,公募基金市场改革需发挥以下作用。
首先,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基本遵循。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丰富公募基金投资类别,推动投资顾问业务从试点阶段转向大批量、常态化发展,建立与高科技企业并购重组、科技成果转化、资本市场投资结构优化相适配的专业化、标准化公募基金管理和服务体系。
其次,要以让利投资者、回报投资者为内生动力。为持续吸引中长期社会资本入市交易,就需要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等配套制度安排,提升公募基金各环节审批效率、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操纵市场的行为,形成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良性循环。
最后,要以营造中长期投资制度环境为根本保障。通过创新公募基金市场投融资制度设计,进一步发挥公募基金在管理专业化、投资分散化、信息透明化等方面的优势,将公募基金产品打造为价值型投资的重要工具,增加中长期资金和高成长性企业在公募基金市场投融资结构中的占比,构建更加支持权益类投资、更能体现监管包容性的考核机制,形成稳定的社会资本来源。
本文作者:郭澄澄,来源:学习时报,原文标题:《何为“公募基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