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荐一本书 || 第2159天
积硅步,至千里,日复一日,静待花开~
--------------------------------------
你在人群中看到每一个耀眼的人,都是踩着刀尖过来的,你如履平地般的舒服,当然不配拥有任何光芒。
——路遥
----【书朋捡话】
--------------------------------------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2159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今天,朋朋推荐的这本书是: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作者:[美] 墨磊宁
(Thomas S. Mullaney),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历史。
首先是本书的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文打字机为对象,追溯了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历史。近现代以来,汉字作为非字母文字,在技术语言现代化的过程中遭遇了来自字母文字中心主义的重重阻碍,其一便是无法适应西式打字机。本书通过讲述中 文打字机的发明历程,展示了汉语世界的机械革命,探索了中文寻求生存、适应且 影响科技变革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近一个世纪之间,中文使用者在发明中文打字机的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尝试、经历种种失败或成功的故事,由此反映了中文如何突破字母文字霸权而融入全球化信息时代,重新获得独特地位。
接下来看书评:
①
在人们惯常的印象中,打字机键盘上的语言都是西文字母。在近一个世纪以前的一些中国人眼中,这个问题非同小可,它不仅意味着中文在一种广泛匹配现代化进程的技术中缺席,也隐喻着中华文明融入世界发展趋势的困境。于是,周厚坤、舒震东、林语堂等人开始着手发明制造中文的打字机。如今,中文打字机的踪影只能在历史文献中寻觅。如果人们常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么美国学者墨磊宁对这段历史的打捞则是让一台“失败的机器”重新走向台前,也让发明它的“失败者”们努力推动中文突破字母文字霸权的探索获得新的意义。当近现代中国猝不及防地迎接现代化,汉字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人们用它书写中华文明的骄傲,却似乎也被它制约着进步的步伐。墨磊宁通过案例研究提醒我们,传统融入现代的过程并非简单的“存废”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
②
要一切保持不变,就必须改变一切。 本书是关于中文在技术至上的时代,通过技术语言学的创新,使得“音–义–形”元素得到保留的漫长历程。 这不仅仅是打字机的发展历程,更是西方中心主义如何以效率和现代性之名,对中文语言从技术表达到文字本身的侵蚀。 中文语言,又如何通过拼合、整理、搜索,逐渐从单纯的书写系统,转化为承载文化意义的客体。
③
讲个小故事吧,这本书无意中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中收藏的建国诏书和历史上任何一份诏书都不同:它是横排的而不是竖排,现在我知道原因了,因为那份诏书是用中文打字机打印出来的而非手写的。
关于这本书,就介绍到这儿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原作名】The Chinese Typewriter: A History
【ISBN号】978-7-5598-5354-7
【中图法分类号】H12
【主题词】打字机-制造
我们,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遇见自己。。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