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欣赏“康有为眼中的书法名碑”

2019年3月30日至4月30日,以“艺舟双楫”为主题的“康有为眼中的书法名碑”展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行。4月20日,冒着蒙蒙的细雨,我专程前往参观——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位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南院,为一处收集、整理、展示、研究贾平凹艺术成就和成长经历的展馆。这座瓦灰色的二层小楼,外观呈不规整的立体状,由钢筋和玻璃拼组而成的现代建筑。

走进艺术馆的大门,迎面的灰色墙壁上,悬挂着贾平凹照片,用手遮住了左眼睛,看不清楚他的脸上到底是高兴,还是哀伤?旁边的文字选自贾平凹的《我是农民》:贾平凹,男,陕西省丹凤县棣花乡人,生于1952年农历2月21日……

“艺舟双楫——康有为眼中的书法名碑”展位于一层的展厅内,为201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艺术邀请季的一项活动。这里特别邀请著名碑帖专家陈根远先生整理所藏,选取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提到的70件(套)古代名碑与大家分享。

《广艺舟双楫》是康有为在光绪十五年(1889)除夕前后所著,为晚清最重要的书法专著,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全书共有六卷二十章:第一、二卷讲书体源流,第三、四卷在评论碑品,第五、六卷讲用笔技巧、书学经验和各种书体的书写要求。全书的涉及面很广,对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论述。

此次展览根据《广艺舟双楫》书中的篇目,分为碑品、本汉、宝南·备魏、取隋·卑唐四个单元——

1、碑品

康有为认为书道惟天然与功夫“二者兼美,斯为冠冕”。特“取南北朝碑,为之列品”,共分神、妙、高、精、逸、能六品。因为唐碑数量众多,舍去不论。


2、本汉

康有为认为,汉代极重书法,所传碑版多“瑰奇伟丽”,锺王莫不取法汉魏见缪篆、隶书之精者而加以变化,“故体质古朴,意态奇变”。后人习楷,亦须溯源本汉,体味汉人风神,方能有所生发创造。


3、宝南·备魏

南碑无多,仅《谷朗碑》《爨宝子》等数十种,与北碑无异,“书皆神妙,较之魏碑,尚觉高逸过之”。“北碑莫胜于魏,莫备于魏”“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


4、取隋·卑唐

康有为认为:“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受梁、陈绵丽之风,故简要清通,汇成一局。”而唐代名家,古意渐失,其名碑早拓,价若拱璧,非常人可得。因此,翻刻横行,误人不浅,故生“卑唐”之论。实际上,他对唐代名家之作亦多客观褒扬。


这里展出的每一件拓本,除了注明碑刻的时代、刻立或现存地点、撰书人等基本信息外,还特别辑录《广艺舟双楫》中康有为对此碑刻的解读与品评——


1、北齐泰山金刚经 集字 民国拓立轴 

北齐时期(570年以后)僧安道一书,刻于山东泰安泰山经石峪花岗岩溪床,文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字径逾一尺,笔法隶楷参半,多用圆笔,略有篆意,结体雄深。

康有为称赞:“《经石峪》为榜书之宗”“其笔意略同《郑文公》,草情篆韵,无所不备,雄浑古穆”。在《广艺舟双楫·碑品》中定为“妙品下”。

 

2、隋《曹植碑》 民国拓立轴

又称《陈思王曹子建庙碑》《曹植庙碑》《陈思王碑》《曹子建碑》等,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立,石在山东东阿县城南十八公里鱼山祠内,22行,行43字。曹植,字子建,魏太祖武皇帝曹操之子,封陈王,缢号思,世称陈思王。 

康有为认为:“快刀斫阵,雄快峻劲者,莫若《曹子建碑》”。其与北齐《隽修罗碑》《朱君山碑》以及隋之《龙藏寺碑》“四者皆有古质奇趣,新体异态,乘时独出,变化新生,承魏开唐,独标俊异。四碑真可出魏碑之外,建标千古者也。”列为“能上品”。

 

3、颜真卿《多宝塔碑》 清拓立轴

唐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建,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记载西京龙兴寺和尚楚金修建多宝佛塔的事迹,为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点画圆整,端庄秀丽。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书中以“丰整”称此碑。评为“唐碑名家之佳者”。声称:“后人推平原之书至矣,然平原得力处,世罕知之。吾尝爱《郙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惟平原章法结体独有遗意。”



除此之外,这里可以看到《李孟初碑》《张猛龙碑》《郑文公上碑》《谷朗碑》《爨宝子碑》《高贞碑》《修太公吕望祠碑》《魏公先庙碑》《孔子庙堂碑》《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寂照和上碑》等众多名碑的拓片,以及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书中的评价。



康有为(1858-1927),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79年,他接触到西方思想和改良思潮,糅合古今中西之学,呼吁朝廷进行改良。1888年,他进京参加顺天乡试,愤然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为保守势力所不容。

受到沈曾植劝导,康有为不问世事,沉溺于古碑旧拓。1889年初,他在北京收集资料,回到家乡广东以后,仅用17天便完成六万字的《广艺舟双楫》。

这是第一次围绕某一著名碑学著作举办的碑帖展览,我们仿佛听到康有为在痛斥书坛的因循没落,纵论历代书法的起承转合,点评历代名碑的佳妙与不足。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747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