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小树
一一《他们的语言》之五
《大•多数》(作者 王礼军)是一组很有创意的雕塑,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有许多人物雕像站在一根金属条上,第一根上的人像最小最多,小到不如人的脚背高,排成密密麻麻的一排,第二组比第一组的人像小一些,能站下的人也少一些,第三组离开地面,人像更少,站在一个金属框的上边,最后一组最高,人像站在一个更大的金属框的上边,以蓝天白云为背景,人像也最大,同样长的金属条上,只能站立6个人像。
阿波怕为难张老太太,赶紧说:“我来念。……不同尺寸的雕塑打破了空间平衡的同时,观众对其仰视,平视与俯视的动作,同样引发了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艺术家巧妙地并置大小各异的雕塑,试图激活这件作品所占据的空间并引发身体对时空的感受与反思。”阿波读完,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負。
我们听后,觉得深不可测。张福娣说:“又不懂了!”
卢先生试图找到解读的钥匙。他说:“有一句话是‘艺术家巧妙地并置大小各异的雕塑’。这句话是含糊的。这不是四组雕像,而是一个整体。你们是否注意到,四组雕像之间,有一根金属条把它们联起来。这根金属条是曲折的,任何一组雕像之间,都不是一根直线,而是曲线。”
张福娣说:“哦!我也看到了。什么意思啊?”
阿波说:“道路是曲折的。”
张福娣说:“我也想到了这句话。”
卢先生继续说下去:“我觉得这是在说一个道理,遍布大地的芸芸众生经过不断地奋斗、挫折、再奋斗,有些成了人生赢家。这是一个逐步淘汰的过程,最后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站到人生的最高处。”
阿波惊奇地说:“难道就这么简单。”
我说:“简单不好吗?如果像《说明书》上说的,‘艺术家试图用这件作品所占据的空间并引发身体对空间的感知与反思,’你觉得这就高、大、上了吗?你引发了对空间的什么感知和反思?”
卢先生说:“我的解读不一定是作者创作的宗旨,《说明书》上的话也不一定是作者的意图。作者的作品一经问世,它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它的解读,归根结底是解读者的事,是解读者根据对作品的观察,对作者提供的线索,以解读者自己的认知水平,得到对作品的理解。我对这件作品的理解只能这样。”
张福娣说:“许许多多棵小树,只有一棵才能长成大树。胜者为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