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丨基于真实语境中问题解决的实用性文本写作教学路径

原创 张忠诚 语文建设杂志 2024年11月12日 16:46 北京

(本文约5250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真实语境问题解决的实用性文本呈现出新的特征:写作功能明确、文本体式多样、写作内容丰富、写作空间开放。实用性文本的写作教学可形成四条教学路径:设计真实语境,发现学生写作问题;呈现写作样例,创生核心写作知识;设计写作学习活动,转化运用核心写作知识;反复修改实践,优化写作问题解决路径。

【关键词】真实语境;实用性文本写作;教学路径;核心写作知识

“实用写作最鲜明的两个特征是‘读者意识’和‘真实语境’,即这类写作往往是为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一个真实的问题、完成一个真实的写作任务,写给读者看的。”[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的实用性文本写作,呈现出哪些新的特征?在真实语境中“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2],服务于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教学路径有哪些呢?

一、真实语境下实用性文本的特征

在1929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各学年作业要领附录中,“实用文为书信条告的总称,或称‘特用文’”[3]。1932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各种文类说明中,文类划分清晰:“普通文、实用文、诗歌、剧本,实用文为书信、布告、其他”[4],确立了实用文的地位。1941年国语科实用文的种类增加了“布告、契约、规章、计划书、宣言等”[5],文本体式日益多样。其后有了以应用文替代实用文的说法,“包括条据、书信、计划、规则、电报、总结等”[6],具有指向实用的典型特征。“20世纪末以后,回归生活、强调综合、注重素养成为课程建设的主流理念。2022年版义教课标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思路,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趋势。”[7]该任务群中,实用性文本呈现出新的特征。

1.写作功能的明确性

“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8]义教新课标明确指出实用性文本写作的功能:在真实的语境中,将信息加工与问题解决情境融合,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关键的知识,准确、清楚地传递信息。

实用性文本明确的写作功能,指向写作教学的根本:在真实语境中,遇到问题或困难,转化运用关键的写作知识,准确传递信息,恰当解决问题,满足表达交流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自身的发展。

2.文本体式的多样性

以往语文课程中实用性文本所指为说明文、新闻报道、电报、便条等不同文体,“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以有效传递信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为目的,包括多种文本体式。(见表1)

该任务群中实用性文本的种类,已经不是指某一具体文体,而是指向传递实用信息,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众多文体的统称。

3.写作内容的丰富性

紧扣“实用性”这一特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的实用性文本,根据传递信息的目的、对象,内容由单一走向丰富。(见表2)

丰富的内容突显了实用性文本在该学习任务群中整合信息、有效传递信息的功能,满足了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

4.写作空间的开放性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实用性文本体式多样、内容丰富,以解决问题、满足生活需要为中心。在真实语境中,每个学段的写作空间略有不同:第一学段主要是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第二学段主要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第三、第四学段主要是大自然、家庭、学校、社会生活。[11]写作空间逐步开放、扩大,不同学段形成不同的主题:第一、第二学段“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第三、第四学段“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等。[12]在开放的写作空间中,学生与他人交流对真实世界的看法,学会用不同类型的实用性文本传递信息。

二、基于真实语境问题解决的实用性文本写作教学路径

1.设计真实语境,发现学生写作问题

认知心理学家将写作活动视为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过程。海耶斯和弗劳尔把写作看作是由某种特定目的导向的问题解决过程,提出了海耶斯—弗劳尔写作模型。(见图1)

依据海耶斯—弗劳尔写作模型,基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具体交际情境和特定的交流对象,设计真实或拟真的语境,将实用性文本写作置于其中。学生根据任务、话题、读者,激活原有的写作经验(主题、读者、修辞等),在真实语境中展开写作的构思、转译、修改,共享写作经验,力图完成写作任务,实现写作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从学情分析的视角,诊断学情,引导学生发现运用已有写作经验与完成写作任务存在知能之间的差距,聚焦实用性文本写作出现的主要问题,确定教学的起点,形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写作过程。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是典型的实用性文本写作。写作之前可以设计真实语境:班级要举办“我喜爱的事物博览会”,同学们人人都做讲解员,将自己喜爱的事物介绍给其他人。在介绍时,说明白、说清楚、说准确所要介绍事物的特点,有条理地表达。在真实语境中,首先,学生根据写作任务的要求、读者对象,明确写作目的,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有关写作主题的信息,谋篇布局,组织结构。其次,运用已有的写作知能进行起草、修改。

预写完成后,学生发现即使运用了本单元学过的说明方法,依然没有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尤其是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时,重叠、交叉、逻辑不严密、缺乏层次等问题十分突出,导致信息无法有效传递。由于是基于真实语境,教师可以明确写作问题,找到教学起点,引导学生学会把事物不同方面介绍清楚。

2.呈现写作样例,创生核心写作知识

在真实语境中,根据特定的写作任务,围绕写作目标,如何在长时记忆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工作记忆中整合信息,解决信息清晰、准确、传递的写作问题,核心写作知识的创生是关键。王从华认为,“核心写作知识是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程序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14]。创生核心写作知识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阅读新的学习材料、样例与学习新的写作知识;第二,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功能;第三,组织语言准确地表述出解决写作问题的核心写作知识。”[15]

第一个阶段,学生运用已有的写作经验,阅读嵌入核心写作知识的实用性文本样例,抽取样例中能够解决问题的核心写作知识。第二个阶段,与写作经验融合,认识核心写作知识传递信息、解决写作问题的功能,形成情境化的理解。第三个阶段,核心写作知识显性化、形式化,形成解决信息准确、有效传递的方法与路径。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写作任务为: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从自己发现的或者同学列举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写一写。写的时候,要把问题和你的想法写清楚。三年级学生完成这一写作任务,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即使在生活中有关注的问题,但缺乏把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清楚传递给读者的核心写作知识。如何创生核心写作知识,解决学生这一写作问题呢?

首先,采用标注的方式,呈现教材中的第一篇例文:

(1)我发现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①上个月我们去给爷爷祝寿,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在各自看手机,很少一起聊天。②我爸爸下班回家之后,也一直玩手机,我叫他他都不理我。(关注问题)

(2)过于沉迷手机会影响与别人的交往。(分析问题)

(3)我们不应该总是玩手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提出观点)

其次,阅读例文,运用范例支架,创生出以解决学生写作问题的特定语境下的核心写作知识:运用“发现问题并举例+分析原因+提出观点(想法)”的结构方式,写出自己的想法。(见表3)

3.设计写作学习活动,转化运用核心写作知识

在实用性文本的写作学习活动中转化运用核心写作知识,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核心写作知识的转化运用主要发生在工作记忆中,构思与转译反复循环进行,彼此相互作用。第二,以信息的提取加工为活动起点。因为在写作学习活动中,只有提取加工信息,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学生才能根据真实语境、交流对象,运用核心写作知识有效传递信息。第三,以信息的准确传递为主线,在核心写作知识的转化运用中,实现实用性文本写作“内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明了”[16]的评价目标。

基于真实语境,与特定情境深度融合,将显性的核心写作知识嵌入写作学习活动中。核心写作知识转化为范例、图表、问题等学习支架,链接学生的写作经验,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有效帮助学生转化运用核心写作知识,物化写作成果,解决信息不能有效传递的问题。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写作无从下笔,缺乏把漫画的启示有效传递和准确表达的核心写作知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以下写作学习活动。

第一,指向写作的阅读活动。呈现范例,引导学生抽取、显性化写作漫画启示的核心写作知识:联系生活类比,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美好希望。

第二,模仿样例,填写任务单,进行写作构思。学生填写任务单之前,分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写作工作坊”,共同思考,伙伴互助,共享写作经验等,讨论任务单,填写任务单。(见表4)

第三,指导学生运用核心写作知识修改填写完的任务单,形成习作的组织架构。

第四,在核心写作知识显性化的基础上,学生运用融入程序性写作知识的任务单,进行表达,在语言层面对写作内容进行精加工。

4.反复修改实践,优化写作问题解决路径

“写作即修改。通过反复修改及在交流中对习作的反思,学生逐渐形成、积累写作学习经验,即学会如何写作。”[17]不断地修改是学习写作不可或缺的环节,贯穿整个写作过程。“写作的三个加工过程都需要认知监控来加以调节,认知监控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起着一种执行性控制的作用。”[18]认知监控下的反复修改实践,计划、转译、修改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学生在不断对话、反思中调整写作行为,优化写作问题解决路径,在迁移中转化、运用、优化核心写作知识。在修改中反思、实践,一是要引导学生比较前后写作的变化,进一步总结写作经验;二是指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点评,交流写作感受、体验。学生相互点评习作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评价量表或者修改样例,明确评价的标准。

学生相互点评习作,互为作者和读者,逐渐形成写作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他们相互合作,相互碰撞,生成写作内容,丰富有效传递信息的写作经验,修正自己的写作行为,发挥真实语境下核心写作知识对解决写作问题的作用,提高实用性文本的写作能力。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是在事例中提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把真情有效传递给读者,呈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具体细致地传递出真情实感,是学生写作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编写作文集《让真情自然流露》的真实语境中,通过课文示证核心写作知识:划分场景,重点场景切分镜头;通过人、事、景,写出连续动作,加入语言、神态、心理、景物描写,流露真情实感,并转化、运用核心写作知识完成习作。

习作完成后,第一步,教师提供评价量表,学生自评。(见表5)学生对照评价量表反思自己的习作,回顾核心写作知识是否被转化、运用。

第二步,依据评价量表互评。在互评过程中,学生相互分享习作,对照评价量表,共同思考,一起修改习作,分享写作经验,验证核心写作知识对解决写作问题的作用,修正、优化核心写作知识,提高实用性文本的写作能力。

第三步,再次对照评价量表修改习作。经过两到三轮的反复修改,学生在新的语境中,面对新的写作困难时,便会自觉运用核心写作知识,有效传递信息,完成交流和表达的任务,真正做到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

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实用性文本的写作无论是特征还是教学路径都在发生变化。这是对写作教学理念的更新,预示着在真实语境下,实用性文本写作教学将进入新的研究阶段,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6]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6,27.

[2][8][9][10][11][12][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3,23,23~25,23~25,23~25,25,26.

[3][4][5]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8,24~25,45.

[7]郑桂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建议[J].语文建设,2023(5).

[13][18]戴建林,朱晓斌.写作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24.

[14][15]王从华,钟怡茜.双螺旋互动对话模型:真实语境下核心写作知识创生的有效路径[J].语文建设,2024(8).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06.

(张忠诚:江苏省徐州市兴东实验学校)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4年10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END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856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