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皆假期》作者:[日]伊坂幸太郎
内容简介:
因父亲出轨而散伙的一家三口在即将分道扬镳时收到一条交友短信,发信人是打算从黑道退出的小混混冈田——去交一个朋友,完成这项任务,他才能成功脱身。
于是,失败的父亲、神秘的母亲和青春期女儿坐上了“前黑道人士”的车,四个人要一同奔向人生的新篇章……然而敲诈勒索这种工作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了,冈田的这封辞职信可没那么好写,更麻烦的是,刚交到的朋友怎么办?
余生皆假期的梦想能实现吗?
作者简介:
伊坂幸太郎 Isaka Kotaro
一九七一年生于日本千叶县,热爱电影和音乐,深受柯恩兄弟、披头士等艺术家影响。一九九六年创作处女作《碍眼的坏蛋们》,但未出版单行本。二〇〇〇年,以《奥杜邦的祈祷》出道,正式跻身文坛。之后的作品:《Lush Life》、《重力小丑》、《死神的精确度》、《金色梦乡》等获奖无数,并频频被搬上荧幕,使其成为广受欢迎的畅销作家。
伊坂幸太郎的作品风格鲜明,既能把暴力凶杀写得仿如日常生活般轻松,又能从不经意的对话中迸发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他想象力丰富,擅长多线条叙事,故事看似一团乱麻,结尾却常常令人高呼过瘾,并用其独特的“爱与勇气”打动了一大批忠实读者。
精彩书评:
壹:
五个短篇拼凑成的一个长篇,整体看似松散,细节实则环环相扣。
早坂妈妈口中年轻时被骗的男人是被冈田和沟口勒索的穿着吊带意外好看的倒霉蛋,冈田和权藤所说的有个同学的父亲是间谍与<小兵>里的因为外遇而撒谎在当间谍的"我“的父亲,毫无疑问采访”我“的记者就是<盘检>篇中的笨拙的打不开超市袋的太田,屋顶上的气球男则是冈田未来会再次遇见的搭档沟口,没有什么爱好的冈田最后一章的“美食日记”生活在第一章与早坂一家进餐后的“想到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美味食物,不禁激起了好奇心”处就埋下了伏笔。
老实说读完第一章就隐隐闻到了一股鸡汤味,好在这味道不像一般成功学那样来得直白又反胃,它总是不经飘过,若有似无的、浓淡适宜,夹着不同的人物与时间线阅读起来轻快有趣,《金色梦乡》之后,我看伊坂幸太郎就不抱着一般看纯推理的态度了,伊坂的推理过程是丝丝入扣的人生,这本书好几处对话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一句带过了所谓人(参)生(鸡汤)。
“听好了,所谓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距离感啊。”
“寻找自我?我才不找呢。我就在这里啊。”
“一味沉湎于过去是毫无意义的。一直看着后视镜是最危险的,会出交通事故哦。开车的时候必须专心地看着前进的方向。已经走过的路,只要时不时地回顾一下就可以了。”
“怎么不行了?从明天开始,我的余生就都是假期了。我要度假。”
“助人为乐这种事,本来就给人一种邀功的感觉。”
“我要忘却悲伤,过完剩下的人生。”(电影台词)
“没有什么东西比免费更贵的了。”(亲身体验,人真的是不能贪图免费,代价很昂贵……)
“不过人啊,一旦积攒了过多压力,就会想吃甜食。”(我就是这类人嘛……)
——这碗鸡汤对我来说大抵还算受用,人生就是要谈得轻描淡写嘛。人生本来就是日常唠嗑、八卦而过的嘛。
沟口最后的反叛倒也是顺理成章——在知道屋顶遇到的少年是冈田之后。所以也没有多大意外。
虽然我心里已经默认来电信息是冈田,但是落点太突然,有种“啊?完了?”的遗憾, 但不得不说结尾掐的很完美。
贰:
伊坂幸太郎好像特别喜欢多线程叙事然后啪的在某个节点把几根线漂亮的打个结,然后得意洋洋的把线头一剪。欠揍的不要不要的。
所以这本书打一开始看到冈田发短信,我就释然了,得,等着看这群人最后玩儿出来什么花样吧!总不能最后就真的是一群人都跑去度假了吧?结果,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简直想愤然摔书,这特么还不如大家最后快快乐乐的集体跑去度假呢!开放式结局什么的,最讨厌了!
按照时间线来说:
《小兵》中冈田是个敏锐又有行动力的小学生,虽然勇敢地保护了温柔美丽善良的女老师,但其实性格孤僻又别扭,结果长大之后居然变成了三观颇正的美男子,不知道他的人生到底哪里出了岔子。
《超光速粒子战争》中冈田为了拯救遭受父亲虐待的小孩子,策划了一起超现实的“其实我是你爸爸”时空穿越剧,充满哲学意味的瞎掰功力爆表,顺便揭示了人人都好爱演这一真相。
《余生皆假期》作为同名篇,冈田给濒临散伙家庭中没有朋友的爸爸发了一条交友短信,中年危机的爸爸和沉着冷静的妈妈其实还蛮配的,虽然没有朋友的爸爸真的是有点可怜。顺便说这条短信还是用小灵通发的哟,这么接地气的翻译真是好评!。
《盘检》中冈田看起来是没出场,但他暗搓搓地让渣男前任心生愧疚,甚至这个时候就开始把前任的现任拉下水啦。啧,真是令人讨厌的前任!
《飞起来也是八分》算是最后的打结篇,冈田变身成隐藏大boss,差点害自己的前老板和前任自相残杀,并且及其顺手的坑了一个疑似精英。精英小弟其实蛮可怜的,明明很聪明,偏偏就是这个聪明劲儿被个笨蛋利用了。
作为故事主线的冈田君,他与前任的孽缘真是从小看到大,活生生的演绎了什么叫做一见误终身:从小正太和玩气球的小青年第一次碰头,沟口好好一个没正型的坑蒙拐骗中年男子,变成了一个会用搞杀人计划的老好人。然而始作俑者的冈田君呢?居然披着美少女的马甲度假去了!简直没有天理!快到退休年龄的沟口还没说要洗手不干呢!人生真是除了鸡汤还有胡辣汤……
职业骗子说:要骗人,讲究的不是真相或事实,而是逼真度。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自己被骗了。
叁:
不如我们去抢劫银行吧?不如我们去当回坏人吧?总有人一头闹热的想把无聊的日常撞出一些波澜,而也总会有倒霉的家伙被扯进非常。他可能正在送快递,他可能只是搬进新的公寓,想跟隔壁的邻居打声招呼。而当接起陌生的电话,打开未署名的短信的时候。你和我就又掉进伊坂幸太郎的陷阱里去了。
做好事的不一定是好人,做坏事的也不一定是个十足的混蛋。“我用随号发了个短信,不如我们做个朋友吧。一起开车兜风,一起吃饭。”那你得小心了,因为这一次,他可能真的是个好人,说不定还会成为你的男朋友。
其实整本书,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谁才是主角?全书虽然都是第一人称,可是讲述事件的家伙倒是一个劲地在变。虽然伊坂桑一直喜欢这么任性的干。我总在想,我为什么那么乐于看伊坂的书呢?因为任性的作者笔下也全是些个任性家伙。他们喜欢麻烦别人,拉上不相干的朋友、邻居一起去抢劫书店、或者教训随地吐痰的成年人。满口胡诌,迸出一些惊世憾俗的道理,用着自以为是的口吻:你!不可以这样!太任性!而事实上明明最任性的就是自己。
但是如果不任性,也就构筑不成伊坂的世界了。所以如果冈田不去任性的发出那个奇怪的短信,那这本书到第五页就可以结束了。然后冈田任性的要和正在开家庭会议的爸爸做朋友,请他们一家吃饭。然后沟口任性地把责任推卸给伙伴后,又任性地反悔要给伙伴报仇。把枪任性的指着对方:我是来取你性命的!然后那个最任性的却又往往是最温柔的,那个别人眼里最惹人讨厌的家伙说不定才是最善良的。
伊坂很淘气。他知道用暴力只会催生出更大的暴力,所以作为主角你必须得比坏人更机灵,这样不仅能逃脱坏人的不良居心,说不定可以意外地小小地教育下坏蛋。这一次干脆用科幻电影把家暴爸爸给吓坏了。所以你要记住,做伊坂的读者,要善于留心角色的别人的无聊举动。
然后开车的时候,注意保持车距!不要随意接别人的电话或者短信
肆:
作为一种小说或剧本创作结构,多线叙事如见已经不稀奇了。自从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之后,国内这种结构的电影也屡见不鲜(比如最近的《提着心吊着胆》)从一开始的惊艳,到现在的见怪不怪,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伊坂幸太郎可谓此中高手,写的不少小说都是多线叙事,有不少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从这本小说就可以看到一些多线叙事的利弊。
一般来说,多线叙事用在犯罪和悬疑故事中特别容易给人惊喜,因为限制了你对信息的获取在多个人物和线索之间来回穿梭,当彼此的支线故事在最终汇合的时候,有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畅快感。
玩得好的作者,会在支线人物和情节中,尽肯能埋下伏笔,在一个支线中看似不重要的人物,在整个故事中会举足轻重。
回到《余生皆假期》,这本小说人物众多,前一篇中无关紧要的人物,在下一篇中就会很关键,甚至冈田无心提到的一个老同学,后面出现的时候还是觉得蛮意外的。
时空,人物,场景的转换,让人有看电影的画面和节奏感,阅读快感很不错,一口气想看最终的结局。
然而,多线叙事的弊端就在于,人物和场景转换过多过快,重点常常不突出,好多人物沦为纯粹的工具性存在。
比如,小说中的黑道份子沟口先生就是这么一个纯为剧情服务的工具人物。
整本书的展开是围绕冈田这个人物展开的,他的敲诈勒索生涯的结束,往事回顾,以及最终上司帮他报仇等等。
然而这就是多线叙事弊端的展现了,在这本书的结尾,沟口先生的报仇动机显得特别不能让人信服,以及他一步步设计的城府,也跟之前所展现出来的人设很不符,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ooc的人物。
作者为了剧情的意料之外,让一个读者印象中自私自利,没头没脑的龌蹉家伙在结尾大反转,成了一个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大哥,这让人接受不能。
毕竟,冈田之所以这么倒霉,不就是你一手害的吗?
日本类似的小说中,太多为了服务情节而生造的人物,乍看之下会觉得小说挺精彩的,但看完细想,就越想越不对劲。
多线叙述中的人物,通常都很脸谱化,比如疯狂的石头中的黄渤,就是一根筋,国际杀手就很老道,主角郭涛就显得总有些运气buff,但这些巧合和人物特性,在剧情展开上没有大的矛盾,反而有种造化弄人的趣味。
多线叙事作为一种写作方式,对塑造人物是比较弱的,只能让读者自己代入想象。
这本书中的沙希一家,黑道老大毒岛,冈田的老师,家人,包括沟口的几个小弟,都特别面目模糊,行为做事更多像是随性而为,为了让人意外而意外。
包括这个冈田,本身的行为逻辑和成长轨迹就很不相符合,总之多线叙述的弊端就在于如果不是多个事件为了表达一个大主题或者大目标(比如世界末日的众生相,或者疯狂的石头中的翡翠),许多人物的存在就变得很散,变成了许多有一定关联的短篇小说。
如果人们心理和情感的交代足够详细和清晰,人物逻辑符合其他支线的侧写,就会变得非常精彩,比如《冰与火之歌》中的詹姆斯和小恶魔。
然而,这样小说就会变得特别长。
所以我的感受是,中短篇小说,人物只能作为纯工具性的使用,人物要够单纯,不然很出戏。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 免费获取
公众号搜索:pengdiary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