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与淮安(49)
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前,淮安有一场涟水保卫战,发生在1946年10月19日。涟水因为扼守着淮安至徐州的交通要道,保卫涟水就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华中野战军对国民党军的防御战,当时陈毅在涟水,战役由粟裕和谭震林指挥。他们的对手也很有名,是国民党名将张灵甫。整整激战了14个昼夜,第十纵队司令员谢祥军牺牲。最终张灵甫败退,华野告捷,保住了涟水城。
涟水保卫战也成为解放战争中一次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打掉了国民党整编28师以及74师张灵甫的嚣张气焰,也打破了国民党王牌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次战役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叫《红日》。
绕这么个圈子是因为来自小溪村的徽商所造就的高沟镇,就在涟水县境内,古时称安东,当时有大批的盐商集聚,是两淮盐业重地。至于盐业中心迁入淮安(山阳)河下镇,都是以后的事了。迁移的原因就是水患,苏北平原的灾难大半和战争与洪水有关。
有这样的地理环境,淮安地名里差不多都有水的身影,就是眼下,除了清河、清浦、淮阴、淮安、洪泽几个城区外,仅剩下三个县是金湖、涟水和盱眙。盱眙虽然名字里没有水,但却有淮河以及淮河的尽头洪泽湖。
涟水县也是一个历尽沧桑的地方,现代名人排名在前面的都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虽然这里一直很穷,却有着尊师重教的好传统。在涟水,农闲时家里上人出门乞讨供孩子上学不是新鲜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偶尔在市区看到穿着干净、规规矩矩的中年妇女挎着竹篮,在各个宿舍区挨门挨户地讨要,竹篮里是一点白米或杂粮面粉,如果看到房主穿着体面的,就基本断定是有工资的人,直接讲家里有孩子上学。听的人也肃然起敬,马上回屋拿钱。但她们也不多要,一块两块的,三块五块钱已经要推来推去。
现在,虽然涟水户籍人口有110万,但常住人口只有85万左右,依旧是劳动力输出大县。
如果遇上好年景,风调雨顺的,涟水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这里以前是黄河入海之地,也是淮河下游的鱼米之乡。
高沟镇虽然属于涟水县,但地理位置却十分优越,在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交界处,算是苏北平原的腹部,也是著名的酒乡。
高沟镇和新安镇当时都属安东,而安东(涟水)、山阳(淮安区)、清江浦(淮安市区)都是徽商聚集的地方。因淮北盐运分司驻在安东,大批徽商尤其是盐商主要集中在这里,程姓等徽商就是在安东最早获得了户籍。
高沟镇以前叫高家沟,再之前是无名沟,苏州高天宠一家迁居到无名大沟东侧,结庐捕鱼为生后,才慢慢叫高家沟。直到来自歙县的汪、郑、徐、吴、程、方、李、仇、王等姓氏先后来定居创业,“高家沟”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湖区集市。这些徽商大多来自小溪村。
选择淮安也出于几个原因。一是淮安地理位置优越,当时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明清又为河、漕、盐、关重地;二是徽州与淮安相邻,明朝时同属南直隶,清初又同属于江南省,通关往来比较方便;三是淮安有丰富的商品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鱼、盐和粮食以及其他农作物。另外经过淮安流通的商品种类也特别丰富。四是政府政策有利于徽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