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

诸如“不生孩子永远不懂生孩子的意义”,“不去某某地方就永远不懂生活的真谛”的言论甚嚣尘上。片段开头,主人公们谈及极限运动。已为人母的麦麦,因为“惜命”,不想让孩子失去母亲,所以害怕极限运动。葛夕会去挑战并且热爱这项运动,因为觉得这项运动能给自己带来勇气。突然想到了两部电影。《Me before you》:年轻帅气又多金的男主在一次跳伞中意外导致瘫痪,从此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他的未婚妻与他的好兄弟结婚了,他也无法从事他所热爱的户外运动,自此他意志消沉。直到一个叫克拉克的姑娘出现,他重获快乐。影片的结尾,男主毅然决然地选择安乐死。他对克拉克说:“我不希望我的余生,有哪怕一次从你眼中看出对我的怜悯。去追求你自己的生活吧,克拉克,勇敢追求你所想要的。”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触不可及》:法国一个富豪瘫痪,全身没有知觉,日常起居全靠专人服侍。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另一个人美心善的女士,最终相伴余生。类似困境,两个主人公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但这两部都是很不错的电影。我在想,做了某事才能xxxx,那我不做某事,是不是也有可能在这条路上,比旁人能有更深的领悟呢?南辕而北辙,错过了目的地,是否也有机会收获“错过路上的风景”?

社会的稳定需要逻辑,逻辑社会下的人们为了实现逻辑自洽,又衍生了思辨,成了“对立统一”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所以在这角度上,说服的艺术核心不是战胜他人,而是使自己“相信”。

杨,全然不记得结婚纪念日,但却对自己各阶段各“身份头衔”如数家珍,背后更多的,应该是“傲慢”——我无论想做什么都太轻而易举了,你有什么资本和我平起平坐?你凭什么还不听我的?人们需要身份,人们需要头衔,因为我们认为这些可以将我们与他人区别开来。所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为了维系这团火,我们都要燃烧掉一些东西。有人烧掉了自己的虚荣,狂妄;也有人烧掉了自己的低调和谦卑。到最后,火把能照亮的东西,就是我们所留下的,那就是我们的映射。

我总会想起项羽和明朝的陆炳。完美的出生,几乎无懈可击的履历,所自诩的傲骨,其实是要维系自己“贵族身份”的尊荣。他们总是那么的孤独,却又认为这是“欲戴皇冠,先承其重”。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所不能理解的东西,或者说,他们都不愿意去接受自己所认为的不如自己的人所讲述的东西。人所勃然大怒的时刻,往往是逆鳞被触碰。而逆鳞,往往覆盖在真相和本质之上。

人是映射,所以每个人或多或少能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一些影子。麦麦在杨身上看见自己无法察觉的“强势”,开始理解了李。葛也因刘能一语道破天机而再次重新审视这个男人,开始觉得他也不是想象中那么“不堪入目”。

我们都忙于审判他人,却很少审视自己,所以容易“严以待人,宽以律己”。

可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过度的自省其实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消耗。而毫不自省,等于全不自知。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完美的人格,因为这和自然规律是相悖的。自然规律就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只有不完美,才有机会去追求臻于完美的自己。你瞧,斗地主要是王炸起手,十之八九都得输。

有些话不同身份的人讲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刘可以直接“怼”杨,哪怕杨听不进去,也不至于掀桌子。小杨课堂“开课”啦,哪怕葛不屑,也不会直接离席。因为,人需要维持基本的“社交体面”。在没有利益交集的情况下,才有机会明白“城北徐公美”而非“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一些场合下别人所说的话不必当真。利益角逐场上,尽是他乡之客,逢场作戏罢了。

我相信麦说出“我不会有比他更爱的人”是肺腑之言,但李听到这句话,身上更多的,应该是压力——对方在自己身上倾注了全部心力,只希望自己“能够站在更高的舞台上”。人类无法享用过于纯粹的东西,只喝纯水会缺少很多健康生长所需的元素,纯氧是有毒的。你看,人眼,能直视太阳吗?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103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