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 打好基层减负组合拳
近几年,“基层减负”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大众广泛议论的热点话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要求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持续为基层减负。基层减负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为基层减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形式主义依然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依旧存在,并且披上了新的外衣。只有标本兼治、多向发力才能推动基层减负减出实效。
厘清工作职责,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事务繁杂,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权责不清、边界不明,工作任务过多过虚,是导致基层负担重的重要原因。相关部门要厘清基层权责清单和职责事项,明确权责边界,减少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减少不必要的“面子活”,让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清晰的权力边界。让基层干部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被“条条框框”束缚手脚。
转变工作作风,基层干部要干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基层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不惜浪费财力物力人力打造“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未能真正为民干实事。形式主义就是只顾形式,毫无实质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减负要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督促各级干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事求是谋发展办实事。
持续抓好监督,防止反弹回潮。在基层减负过程中,个别地区存在政策执行走样变形的情况。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把任务加到基层,比如让基层提交减负事项、总结减负有关数据、提交报告。这种做法不仅没能真正减轻基层负担,同时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唯有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对减负不力、搞形式主义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才能确保减负得到有效执行。基层减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将减负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又要加强日常监督,防止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层减负工作持续有效。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