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人才观让人才流动起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人才是第一资源,引留更多高技能人才服务于本地区发展是基层人才工作者的重心所在,但受区位条件、资源储备等情况影响,高技能人才存量不足、质量不高仍是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让更多高技能人才流动起来,推动人才资源高效配置是有力破解人才工作难点痛点的有力举措。
跨区域流动,打通东部和西部人才交流渠道。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链条健全、科研平台雄厚,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集聚效果明显,反之,西部地区受经济等条件限制,在科研投入和人才培育资金投入方面相对较少,高技能专业型人才总量不足,人才不足又导致产业发展活力不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打通东西部人才互通交流渠道,推动东部地区高技能专业型人员向西部产业进军发展,一方面需要在政策方面加强引导,持续优化人才成长成才环境,以优厚待遇、保障体系、发展前景等为“诱饵”,在产业布局、区位条件、支持帮扶等方面加大宣传和展现,推动东部人才对西部产业有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要激活西部企业活力,鼓励西部地区重点企业主动“上门联姻”,与东部产业和高校在人才共育、平台共建和项目共研等方面达成合作意愿,同时要激发驻外商会、机构动力,做好人才政策解读、重点人才招引、重点项目推介等工作,让西部地区成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沃土、创新福地。
跨层级流动,畅通高校和基层人才合作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完备的科研平台、雄厚的师资力量,基层有广袤的实验基地、充足的人力资源,将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大上”资源与基层“接地气”资源有效衔接起来、贯通起来,形成合力推动基层产业提质增效,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鼓励技能人才采取“上研下挂”模式,在基层企业选择“工厂教学点”“实习实训基地”,带领本专业学生深入生产一线锻炼,了解基层生产实际需求,为基层企业有效解决一批技术难题,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另一方面企业要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研攻关提供必要支持,在科研平台建设、生产生活保障、产品研发激励等方面健全体系,要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主动聘请专业人才为“周末工程师”“科技副总”,选准“导师”,选派专业技术团队“跟班研修”,以优厚待遇、用心服务推动高校专家教授悉心指导,为企业培育储备一批技能人才。
跨领域流动,疏通企业与企业人才融合脉络。不同企业拥有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然而目前各级各类重点项目逐步向着综合性、系统性方向发展,推动企业与企业之间人才有效融合,可有效解决企业人才形态单一现状,确保项目高质高效完成。一方面企业经营者要树立大局观念,在重点项目攻关、重要产品研发等方面,积极动员行业不同产业链的技能人才集聚,以项目组的形式临时组建,实现各类人才协同发力,以大局意识和整体思维统筹推进项目进度,转化为科研成果落地,推动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人才向着复合型人才发展,采取联合培养、流动培养等形式,选派一批企业技能骨干和后备力量,组织更多专才、精才到不同企业、不同领域锻炼学习,在为其他企业解决技能难点痛点的基础上,同时培育一批复合型人才,推动重点产业领域人才竞相涌现。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239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