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ropic MCP:一个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的技术
简单说下Anthropic最新发布的MCP协议。我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通信协议打交道,现在也在开发一个智能体通信协议的开源项目,站在我角度简单的说下MCP。
1、先说结论:“MCP”是典型的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的技术。这里的“MCP”指的的是模型或智能体通过协议与外界通信的技术。MCP是否能够成为最终的标准,我判断不了,但是未来肯定有这样的一个标准协议,能够让智能体相互通信,连接成一个智能体网络。
2、短期来看,很难达到很多自媒体所说的革命性的改变,因为制定一个协议让各方都遵循这个协议去通信,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多时候面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问题。比如openai会接入吗,苹果会接入吗,他们都有自己的考虑。
3、但是长期来看,MCP的技术路线是没有问题的,我一直认为,之前Anthropic提出的Computer Use技术是一个临时的、过渡的技术路线,因为这是让AI去模仿人和互联网数字世界交互,而不是用AI擅长的方式去和互联网交互。MCP才是AI更擅长的方式。如果未来MCP之类的技术逐渐发展成熟,智能体之间都能够通过协议连接成网络,并且由于AI的加持,他们可以自己组网、自己协商通信协议、自己编写协议处理代码,那这个网络肯定是和现在的互联网是大不相同的。
4、类似MCP的技术,现在开源社区、标准化组织也都有探索。比如我们提出的开源协议AgentNetworkProtocol( https://github.com/chgaowei/AgentNetworkProtocol ),牛津大学和CAMEL-AI提出的agora Protocol(元协议方向),AutoGpt相关团队开源的agent-Protocol,还有标准化组织比如W3C的webagents工作组,IEEE下面也有一个工作组也在做类似的研究。大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MCP偏应用层,我们目前重点在身份验证和加密通信,未来会做成一个协议栈。总之,这块的研究和探索慢慢的多了起来。
5、协议的开放性最重要的,封闭的协议没有未来。在github上讨论MCP身份认证方案的时候,MCP技术同学提到过,他们希望MCP是一个开放的生态,他们更希望避免使用中央信任机构,更希望客户端和服务器能够根据用户同意来确定它们是否相互信任。在这一点上,MCP做的比较彻底,我们也非常的认同。
6、回到MCP本身,从名字上看,MCP的全称是Model Context Protocol,它解决的是模型上下文的问题。我们不知道他们怎么定位MCP,也许他们是将整个互联网都看出模型的上下文,这样也讲得通。我们更关注的是智能体之间的协作。
7、从MCP协议的结构上看,考虑的是比较全面的,像能力协商、能力发现、订阅/通知这些基本都是具备的。另外也建议看看他们的核心设计原则,里面有他们对MCP整体的思考。在数据格式上,他们使用了jsonrpc 2.0,这块可选的技术也非常多,后面准备单独整理下各自的优缺点。我认为选择使用什么格式传输数据,是可以根据场景,让AI决定的。
8、MCP还不支持远程调用,根本的原因应该在于他们还没有想好身份认证怎么做。在github也和他们做了交流,目前他们更加倾向于Oauth的方案,但是整体的过程有些拧巴,他们也没有想好最终方案。我给他们建议的方案是DID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也有缺点:标准比较新,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过,DID是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最适合智能体之间进行身份认证的方案。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案,也欢迎和我交流。(这是是我们提出的方案细节:https://mp.weixin.qq.com/s/r6k1zSHnC8sKA819x8O91Q)
本文由[mdnice](https://mdnice.com/?platform=6)多平台发布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