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嵌入进日常生活的网络写作
已嵌入进日常生活的网络写作
1.你作为我老家里的人,时不时像新闻发言人一样,发布关于我在老家时的糗事或丑事,有些事连我本人都不知道,你是怎么编排出来的?我在老家时,就是一名村姑,一名普通且长相也不好看的村姑,我没有什么密闻密事,要你向众人透露。你发布的那些新闻,是你个人的猜想,兑上道听途说,兑上你个人的复杂心态,兑上你好几桶的柠檬酸心理。你并不知道事实的真相,你并不了解真实真正的我。
你不知道的是——我一下学,出于不甘心,就偷偷地练习写小说,幻想用一部小说一夜成名,只不过我没有练成,而有意无意写出的诗歌,却让我很满意,当时我只想写小说,故意绕开诗歌不写。22岁那年,我写过一组不错的槐花诗;从某个冬天开始,我把记在读书笔记本上的好词好句,能背的就背,能记的就记;我还想办法搜寻来唐诗宋词,包括从小学到中学所有学过的。能背过就背过,不能背过来就把经典句子背下来;我从表弟那里借来了几本短诗选集,摘抄了好些,虽然不太懂,却从心里喜欢。
你不知道的是——我推磨的时候,常背些东西,推完磨时,能把一首唐诗背熟了,我一点也不感觉累;在地里劳作时,我打开幻想的阀门,任其随意流淌;某天,我翻《新华字典》时,猛然发现,自己竟有那么多的字都不准音,有太多的词从来没有听说过,我就抽空把《新华字典》,从头到尾细读了两遍,并做了详细笔记,并不断校正读音,去写其中的生字;我暗地里投过很多次稿,每次见到那位姓苗的邮递员来送报纸时,我就紧张得要命,我多么想多么想接到一份用稿的通知单呀,可是一次也没有;那年的冬日,我在办公室里看市报的副刊,一位曾教过我姓刘的老师,抬抬他的下巴很不屑地问我,“你也想在上面发表文章啊?”我看看我的老师,笑笑,不语,我的老师边拿着教科书,边“哼!”的一声走出了办公室,我看着市报的副刊,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作为我老家里的人,这些你知道吗?你若不知道,你发布的新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已。你不知道,我私下里是下了多大的笨功夫,一个字一个词去记去背,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积累,长年累月闷着头学着练着,你不知道其中的孤苦和枯燥。最最难的时候,我抱着几句名言名句鼓舞着自己,或读几篇励志文鼓励着自己。
这是我参加工作前,在老家时暗自的努力,你作为我老家里的人,以上事情你做到过吗?你若没做到,请闭嘴!
2.触网写作这么多年,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你得有长期的,稳定的输出能力。
比如说,每天你以500字左右的量输出,有些人可能对此量嗤之以鼻了,但你一连输出一两个月后,你可能就没了“存粮”;再连续输出几个月以后,你可能就“四外借粮”了;再连续输出几个月后,你可能是“黔驴技穷”了。有人会说了,从阅读里取得输出量啊,问题是,阅读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今年的深度阅读,可能会在5年甚至10年之后,才可产生效果,真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呀。那些但凡有点成绩的网络写作们,每天的输出量至少是5000字,5000:500,多么大的悬殊呀。
我们一个平常的文学爱好者,都以为自命不凡,都以为自己是下一个的海子顾城。写出一篇小文来,就浑身得瑟。一次小征文获奖了,就以为天将降大任于他了,殊不知,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网络论坛或博客里,我曾见过太多太多类似的混子。这些人,混着混着,就相互骂起来了打起来了;混着混着,就混出了一身“才子”“才女”的臭毛病;再混着混着,就没影了,还写什么呀,光忙着笑话人踩人祸害人了。
这些混子当中,有我现实生活中认识的和熟识的。其中某人,见我写的多少有点成绩了,就对我造谣中伤,甚至故意使绊子设陷阱,故意挑起事端,对其这种阴鸷行为下作做法,我心知肚明,一开始我看破不点破,为的是维持表面上的和气,结果对方是得寸进尺,毫不下限,那就从我心底里彻底删除就是了。
网络里的论坛或博客,是一个网络式的文学沙龙,不是乌烟瘴气之地。若没有正确的、敬畏的写作态度,缪斯凭什么让你成为写手?
写作的天地广阔辽远,网络写作是开放式的,谁都可以进行原创,你若有长期输出原创作品的能力,展示你的才华就是了,不要把心机用在现实的鸡零狗碎中,那多浪费你的才华呀。如果你想树立才子才女的形象,先不要四处倒苦水,四处怨天尤人,没有谁亏欠你的,社会的任何层次都出原创写手,生活的任何层面都是创作的素材;如果你以为自己很有才华,以为自己很有两把刷子,那就在你擅长的领域内,以网络为契机为平台,原创你的作品吧。连续原创3年,你还是个青铜,续连原创10年以上,你离王者也就不远了。
那些自命不凡者,请用原创的文艺作品说话!
3.昨天傍晚,从外面回来,一打开手机,就看到某公众号上,关于琼瑶阿姨远走的消息,我不禁大呼,“琼瑶!琼瑶阿姨没了?!”
上初二的时候,在某个晚自习上,我从《语文报》上,看了《窗外》的缩写版,那文笔那故事,吸引的我只想哭。再看看关于琼瑶的简介,更是欢喜得不得了,单单这笔名,也不是常人就能起出来的。 那时的我,以写日记为基地,逐渐摸黑走上了文学的小路,赫然出现了这么一个榜样,对我的触动可想而知。
我仍记得那份《语文报》的模样,仍记得那一晚涌出来的莫名伤感意境。只是那时,远在台湾的琼瑶阿姨早已声名远播,而在校园里的我,并没有预料到,我还有无数个黑色的坑要踩要跌。
工作后,我所在的生活小区里,有位邻村的小伙摆了个书摊,以一天一毛钱的借阅费,我从那个摊位上,借看了多半的《琼瑶作品全集》,看完以后,也就圆了青春时期的一个梦想,自此,不再读琼瑶。
纵然,不断有人吐槽琼瑶的文笔,怀疑其作品的文学价值,但她毕竟是一代人的记忆,特别是女性的青春记忆。最大的后续是,以她的作品,拍成的电影电视剧,造了那么多的男女影视明星,产生了那么多的好听歌曲,单单这一点,琼瑶阿姨就功不可没。
说到琼瑶,就一定会说到平鑫涛,说到平鑫涛,就不得不提他的叔叔,《万象》的创始人平襟亚。当年,张爱玲在《万象》上发表作品时,两人因一张谁也说不清楚的稿费单,闹得不欢而散,至今仍是让人津津乐道的一桩公案。张爱玲的作品,后来之所以在港台大火,这与《皇冠》的老板平鑫涛的大力支持和出版,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想用英文写作,在美国打开局面的张爱玲,兜兜转转中不得不回到了中文创作上来,结果竟有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和收获,也保障了张的晚年生活。
三毛与琼瑶,曾是两个相提并论的名字,也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文学记忆。三毛自缢身亡了,琼瑶也轻生了,她们的作品还在,她们的传奇还在。
4.网络写作,早已嵌入进我的日常生活中,如买菜做饭忙家务一样自然。今天,在最底层写作者发表难,出书更难的状况下,我把网络平台,作为写作的训练场地,也作为个人的发表小园地。我认真对待每一篇小文,每一首小诗,这是我人格人品的积分项,也是我文学创作的最好证明。我有五分力就用五分的力,来好好地学好好地写。
“优秀的作品,要绽放出作者的思想光芒。”有思想有体会有感悟的作品,才可能与人有同频共振的交集,才可能与人有深切的共情。在网络的文学平台上,我不与谁争风吃醋,只管静心静默地按照自己的步调写。写不好,我才来学习,写不出优秀,我才更要谦逊地去借鉴学习。
我很喜欢这种,“万人如海一身藏”的网络创作方式,沉浸其中,自娱自乐,自得其乐。现实生活中,我更愿隐没于万千人海中,听着市井声,体会烟火生活。我网络与现实相结合,共为写作,我线上线下切换自如,慢吞吞地体味着人间、生命与世界。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