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投蓝

自儿时起,我便在老师的引领下,断断续续地在日记本上勾勒着生活的轮廓,仿佛每一笔都承载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憧憬。然而,随着学业的落幕,日记本也悄然合上了它的篇章,但那颗怀揣写作梦想的种子,却在我的心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邂逅了简书的日更功能,它如同一道曙光,瞬间照亮了我心中的写作之路。这不正是另一种形式的日记吗?只不过,这次的舞台更加广阔,观众也更加多元。于是,我重拾笔端,开始在简书上日复一日地耕耘,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我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

日更的日子里,我从未敢有丝毫懈怠。每当夜深人静,我独自坐在书桌前,指尖在键盘上跳跃,思绪在文字间流淌。每完成一篇日更,我都仿佛能听到自己离作家梦想又近了一步的脚步声。然而,当280天的日更历程悄然走过,我却发现自己离那篇心中的完美文章依然遥不可及。难道,真的是我努力不够吗?我扪心自问,却发现工作之余的每一分每一秒,我几乎都倾注在了这片文字的海洋中。

直到有一天,我有幸读到了子晴老师的更文,那篇文章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的迷雾之门。原来,文学艺术的殿堂并非仅凭一腔热血就能攀登的,它需要理论的指引,需要方向的灯塔。如果总是随心所欲地涂鸦,而不去学习写作的理论与技巧,那么,我或许永远只能在文学的边缘徘徊,无法触及那璀璨的核心。

有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些身体状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二十天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第一组学生坚持每天三十分钟投篮练习,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投篮成绩记录下来。中间练习时,不提出任何要求,顺其自然。

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第二十天练习投篮的成绩,在此期间只做想象中的投篮,不再做任何投篮练习。

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投篮成绩,然后每天进行十分钟投蓝练习后还要花二十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对投篮不中的,在想象中对此做相应的纠正。

实验结果令人吃惊:第二组投篮进球率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的进球率增加了24%;第三组的进球率增加了26%!

这个实验的故事,恰似一道闪电,划破了我心中的迷雾。单纯的重复训练,如同第一组学生,虽然有所进步,但终究有限;而只进行思想训练的第二组学生,则几乎原地踏步,毫无长进。唯有第三组学生,他们将实践与理论完美结合,不仅进行投篮练习,还在脑海中不断复盘、纠正,最终取得了最为显著的进步。三组学生的投篮训练,让我深刻领悟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写作这条道路上,我正如那只刚刚展翅的雏鹰,对理论的世界知之甚少。对文章的评价,我更多地依赖于直觉与感受,而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理性的判断。这样的我,如果只是一味地凭感觉去坚持写作,那么,进步或许真的只是镜花水月。

因此,我决心在坚持日更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学习写作理论。我要了解小说的结构、故事的脉络、散文的韵味;我要明白什么样的文章能够触动人心,什么样的文章能够传递价值。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心中那片广阔的篮球场上,精准地投出每一个代表着我写作梦想的“篮球”,让它们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最终稳稳地落入那象征着成功与成就的篮筐之中。

脑内投篮,不仅是对技能的挑战,更是对梦想的追寻。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学习与实践,总有一天,我会在这片文学的海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璀璨印记。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558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