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过年啰(儿时回忆二)–补六更
盼过年啰(儿时回忆二)--补六更
这应该是进入腊月后最早的年货准备了。
但还有一道食物,确是在过年之前,早早就准备的。
那就是勺果。
这个东西学名叫什么,我一直没太找到。
如果描述形状,就是三角形或条形的,果子。
原材料是黄色或者红色的红薯做成,做的过程也相当繁琐。
要先将红薯洗净,然后蒸熟,或煮熟,然后将外皮剥去,放到水桶中拿擀面杖捣成薯泥,再然后,拿一个搪瓷脸盆,背面洗干净,倒扣着,在盆底垫上一个打湿了的手绢,从薯泥中用勺子挖出一团,放到手绢上,用勺子轻轻摊平,将多出的薯泥又刮回水桶的桶檐。
此时大簸箕早就预备好了,簸箕里也早就铺好了稻草,将手绢两个角提起来,将手绢上摊平的圆圆薯泥饼,放到稻草上,再轻轻将手绢揭下来,放到另一个准备好的盛满清水的水桶中投洗。
一般情况下,投洗的工作就是围着旁边的我们小孩子的任务,包括把桶檐上薯泥,刮到水桶里或自己嘴里,是,这也是我们一直围在旁边的原因,一个是围观母亲的细致操作过程,因为无论是用勺子将薯泥摊开成薄饼,还是将薄饼轻轻揭放到稻草上,都无比精细,一个不留神,饼没摊好,需得重来,再或者揭手绢的时候,薄饼只掉了一部分,剩下的就是不与手绢分离,这就让我们见了一个一个满月,加各类弯月,乃至形状各异的各种勺饼。
但,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干完这步之后,再就是需要好天气,充足的日晒能够将薯饼中水分蒸发,成为干的薯饼,这期间,还得防着各类耗子,不仅仅是钻墙打洞的小老鼠们,还有寒假里呼朋唤友东跑西颠的我们这帮小耗子。
常常,做出来的,到最后,留下一半都已是不错了。
终于,晒干的薯饼迎接来了下一个环节,母亲会将其收拢到一起,拿剪刀,剪成三角形或者条形。然后在大铁锅里撒上半锅大颗粒食盐,将剪好的薯块或薯条加入锅中,翻炒再翻炒,直至泛出香味,表面显出赤色,这才盛出锅,晾凉,装袋,这就是勺果。至此,我们基本就没有再偷食的机会,只能等待过年了。
写到这儿,忍不住咂咂嘴,晾晒水分过程中的薯饼简直是美味,不是蒸熟的地瓜那么软烂,又不是炒熟的薯条那个脆硬,劲道道的,耿揪揪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口中。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