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人笔下的三门峡(七)

1923年12月3日,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与当时的国民党中将丁香玲,来到三门峡。在黄河三门峡河谷,面对滔滔东流的黄河、巍然屹立在河中央的砥柱石和两岸陡峭的山峰,康有为将心中块垒一吐而出,作出一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题三门》:

题三门.康有为

禹功万古开龙门,

颇叹黄流砥柱尊。

吾欲铲除此巨嶂,

扬帆碧海达河源。

开苏彝士通欧亚,

绝巴拿马沟西东。

蕞尔三门三里石,

誓将疏凿补天工。

诗后还有落款:“癸亥十二月三日,偕镇守使丁香玲游龙门,摩砥柱。高二三丈许,河流滔滔,誓之凿之通海。南海康有为。”

后人把康有为的题诗刻在石碑上,并在三门峡河谷的岸上修了一座诗碑。建设三门峡大坝时,这座诗碑被迁,后移至三门峡车马坑文物陈列馆。

康有为一生抱负远大,却屡遭坎坷,在晚清波谲云诡的社会环境中,他发起公车上书,力主戊戌变法,组织强学会,宣传维新思想……当时和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他一生勤奋,仅著述就有700多万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辑成《南海先生诗集》。

他的作品,体现了对国家危亡命运的关切,意气奔放豪迈。这首《题三门》就抒发了他渴望疏通黄河天堑、学习西方、振兴中华、变法改革的胸怀和抱负。

岁月荏苒,悠长时光与万里黄河一起滚滚而流,终入归墟。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744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