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5 加密密钥保护最佳实践

在现代网络安全中,加密密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用于保护数据的加密安全,还确保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通信。然而,这也使得加密密钥成为了黑客的重点攻击目标。一旦加密密钥被破解,可能会导致大量个人数据泄露、重要知识产权被盗,甚至允许黑客未经授权进入系统或伪造数字证书。因此,加密密钥保护应当成为软件开发中的优先事项之一,然而,很多时候这一领域的安全性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近期发生的几起加密密钥攻击事件,再次突显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1.SIM卡泄密事件:黑客从全球最大的一家SIM卡制造商窃取了加密密钥,涉事公司年产超过20亿张SIM卡。黑客利用这些密钥,可以解密原本应当安全的移动设备通信内容。

2.侧信道攻击: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能够通过隐蔽装置读取电磁频率的设备,甚至将其埋藏在皮塔饼中,用以窃取加密密钥。

3.南非银行数据泄露:一家银行将其主加密密钥以明文形式存储在数据中心,员工利用这一漏洞实施了诈骗行为,导致1200万张银行卡被替换。

4.万豪酒店数据泄露事件:在一次规模巨大的万豪酒店数据泄露中,黑客不仅窃取了加密的客户数据,还盗取了存储在同一服务器上的加密密钥,进一步加剧了数据泄露的严重性。

这些攻击大多数本可以通过遵循基本的加密密钥保护策略来避免。以下是开发团队应当遵循的五条加密密钥保护最佳实践:

1. 避免硬编码密钥 – 使用白盒保护

硬编码加密密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甚至在一些网络安全厂商中也屡见不鲜。硬编码密钥使得加密数据极易受到攻击。一旦发现硬编码密钥的漏洞,修复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例如,一家厂商在修复硬编码密钥漏洞时,足足花费了18个月。

安全编码规范建议,在使用完加密密钥后,应立即覆盖存储该密钥的变量,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代码访问到内存中存储的密钥。

2. 将密钥分配给特定用途

每个加密密钥应该只用于一个特定的应用和目的,无论是加密、认证、密钥包装、随机数生成还是数字签名。密钥的强度应与其使用目的相匹配。将密钥用于其他目的可能会削弱其有效性,并增加其被泄露后的潜在危害。此外,重复使用密钥也会增加密钥泄露后造成的损失。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密钥包装密钥(Key Encryption Keys,KEK)应当具备与其所保护的加密密钥相同或更高的强度,并且绝不能用于加密其他数据或通信内容。

3. 利用硬件安全模块(HSM)

硬件安全模块(HSM)是保护加密密钥的有效工具,某些使用场景下,甚至可能要求强制使用HSM。例如,用于保护PKI中的根密钥。HSM是一种物理设备,能够在安全、隔离的环境中执行加密、解密及密钥生成等操作。通过使用HSM,可以将密钥存储的安全责任从软件逻辑中解脱出来,从而降低黑客获取数据和密钥的风险。

除了HSM,可信平台模块(TPM)和受信执行环境(TEE)等硬件安全方案也可以提供隔离的系统来执行加密操作。

尽管这些解决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但它们的成本较高,而且可能会受到通过物理设备发出的信号(如热量或时序等)进行的侧信道攻击。

4. 利用白盒加密技术进行密钥保护

对于那些高价值的应用和数据,或者当硬件安全方案不足时,软件加密保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白盒加密技术能够在没有硬件安全支持的情况下,有效地保护加密密钥。它通过多种保护手段,在软件应用中创建安全的执行和存储环境,适用于如移动应用或Web应用等无法使用硬件安全功能的环境。

以zKeyBox为例,它是市场领先的白盒加密解决方案,采用专利技术来保护AES、RSA、ECDSA等主流加密算法,而无需依赖硬件机制如Keystore或Secure Enclave。其单一API接口能够在不同设备间提供一致的功能,使得实现起来比硬件方案更为简便,尤其是在安全要求严格的行业中至关重要。强大的白盒加密技术还能有效防范推测执行和其他侧信道攻击。

5. 实施完善的密钥管理策略

密钥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关键在于确保加密密钥不会因疏忽或粗心而暴露。有效的密钥管理策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生命周期管理:安全地处理密钥的生成、分发、使用、替换、过期、归档和销毁。

密钥存储和备份:加密密钥的保护依赖于安全的存储方式,如硬件安全设备或白盒加密。在导出和存储密钥时,应使用KEK对其进行加密。

访问控制:严格控制谁可以访问加密密钥,并保持可追溯性。通过跟踪用户和权限,可以确保密钥的安全,并在密钥泄露时减小其影响。

随着网络攻击日益复杂和智能,加密密钥的保护愈发成为网络安全防护的核心。企业在软件开发和应用部署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加密密钥的保护,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并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以降低数据泄露和攻击风险,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751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