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自述:因为刺激,所以创业
人物系列:张一鸣(Zhang Yiming)
人物简介:
姓名:张一鸣职位:字节跳动创始人(前 CEO)出生年月:1983年4月10日国籍:中国教育背景: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
张一鸣是中国著名的互联网企业家,字节跳动(ByteDance)的创始人和前 CEO。他通过创新的算法推荐技术,打造了全球领先的短视频平台抖音(TikTok)和今日头条等一系列应用,迅速成为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张一鸣深知产品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他的领导使字节跳动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
现在的字节跳动和张一鸣站在风暴中心,但把时间回拨到2014年,抖音/Tiktok还未诞生,今日头条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和秩序挑战者。当时张一鸣在一次访谈中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激情和初衷,对创新和团队的想法,而正是这些驱动着他把字节跳动发展成日后的庞然大物。
我是张一鸣,是80后的“技术宅”,在朋友、同事的眼中,我是一个不善言谈、很低调的人,好像除了写代码,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我觉得说我是“技术宅”不够准确,确切地说,我应该是一个不安分的“技术宅”,因为我不安于现状,不愿意一直做一个码农,我喜欢挑战的事情,喜欢有难度的事情,喜欢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而不是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所以,我选择了创业,选择了不断地创业,因为我觉得每一次创业都能让我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两三年前,几乎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是干什么的,随着今日头条的注册用户越来越多,我才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也让大家看到了我的另一面一一敢想敢拼的冒险家
01
因为刺激,所以创业
我好像自从大学毕业之后,就没有消停过,一直在折腾,一直在创业,很多人都对我的创业史很感兴趣,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从南开毕业之后,先是和同校师兄共同创业,开发面向企业的IAM协同办公系统;之后,我先后参与和创建酷讯、饭否和九九房,在2012年年初的时候,我创建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其实,我并非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创业,2008年,我曾入职微软。在很多人眼里,微软是一个很不错的公司,也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想进去的公司。所以,我选择离开就更难让人理解了,他们会猜测是不是在微软有一些东西束缚了我,或者说是我在微软有过不愉快的工作经历?
实际上,我在微软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大家真的是想多了。我只能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对公司的期望值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无论多么好的公司都会有人选择留下来,有人选择离开,我觉得这是正常的。至于我为什么离开微软,可以简单得用两个字概括一一无聊。
我在微软工作期间,基本上是半天看书,半天工作,并没有很多具有挑战的事情去做。很多时候都是比较清闲的,而这种工作状态却不是我想要的。有很多想做的事我并不能去做,因为我不能在工作的时间做大量自己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感到很无聊,做事没有挑战性,没有激情。
不过,幸好有那段比较清闲的时间,我才有机会看了很多书,像稻盛和夫的《活法》、《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还有《The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等等,前两本书对我影响很大。
大学时,我学的是软件工程,我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宅男,但又是一个不安分的技术宅男,我喜欢有挑战的事情。很多人选择创业是为了钱,我历经了四五次的创业,所以,不少人认为我创业自然也是为了钱,其实真的不是这样。可能别人创业更多的考虑是为了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或者是找到一个赚钱的机会,如果我也是从这个角度考虑,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来创业,那么,我肯定不会选择这么有难度的创业项目,或者说是做商业变现慢的事情,选择短、平、快的项目岂不是更好?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与其他人是不同的,选择一个项目的出发点,主要看这个项目有没有机会做有挑战的事,以及这个生意是不是有挑战性,以及它能不能给很多人提供价值和便利,而不是用赚钱来衡量。
我先后经历过五次创业,有人说,我屡次创业是因为每一次创业我都以失败而告终,这并不准确,在这几次创业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比如九九房就做得比较成功。之所以会退出九九房,是因为在九九房进入商业化以后,我觉得一个从运营出身的、对商业敏感的人会比我更擅长这类商业运作,所以我找到了一个资深的管理人,接替了我的工作。
所以成功与否并不是我屡次选择创业的根本原因,而成就感才是,我希望每一次的成就感都要比前一次创业的成就感更大才好。在参与酷讯创业时,可能一天有几十万人搜索某一个特定东西的需求;在做海内饭否的时候,我体验到了社交产品的力量,它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分享带来了便利;做今日头条时,一个月改变几千万人、每天改变一两千万入的信息获取效力。随着产品被更多人使用,每次使用的频率更高、更长,我的成就感就会不断地加强。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期望值也在提高,以前可能有几万人使用,我就很高兴了,但现在肯定希望更多的人去使用。
02
避免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悄悄地创新
2014年,无论是对我,还是对我的团队来说,似乎都不那么太平,但我觉得这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过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搜狐、《广州日报》质疑今日头条的事,说我们不生产新闻,只是新闻的搬运工,对于这样的说法,我是非常不同意的
什么是今日头条,今日头条都做什么事?今日头条是一款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反传统新闻客户端,这个软件能让你每天看到最有人气、最个性化的新闻,及时了解正在发生的大事,让你看到你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精彩热点新闻和网友的精彩评论,让你不再淹没在浩瀚嘈杂、质量参差不齐的讯息当中。
很显然,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用户更有效地发现信息和交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搬运过程,我们需要对内容进行研究。我们与很多名企合作,他们希望把他们的内容或是他们生产的内容,亦或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广告,投递给那些对他们感兴趣的用户,这是对企业而言。而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希望能够尽可能早地获得信息,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是非常受双方欢迎的。除此之外,我们也是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在移动端最多媒体合作的一个产品,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我们比作新闻的搬运工,一来表述不够确切,二来容易让人形成刻板印象。所以,我不同意这样的定位,我坚信自已的产品是一个好的产品。
看一个产品是不是好的产品,最重要的是看产品能否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如果这个需求是用户的基本需求,即使你的界面、交互略有一些缺陷,只要你在满足基本需求方面做得好,用户就会频繁使用。我曾经对比过各个手机下载的M应用,我发现国外有的产品做得其实挺差,但它的活跃度却非常高,因为它在单体市场里是最大的,而这又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需求。所以,它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几乎都不比微信差。现在有不少产品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交互也非常有特色,也很新奇,但如果它不能满足用户的一个长期基本需求,还是会很难维持下去。
如果从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这个标准来衡量今日头条的话,它当然是一个好产品,数据是很好的证明。时至今日,今日头条已经积累了超过2.2亿用户,每天有2000万用户使用今日头条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算。基于数据挖掘,今日头条不仅能为每个人按兴趣推荐信息,还能从宏观的角度得到大众群体的阅读趋势。
当然,今日头条并不是没有压力,它同样面临着竞争和挑战,就在前不久,搜狗联合腾讯推出的“微信头条”,被业界看作是今日头条的强有力的追赶者。其实,做任何一个项目都会存在竞争,我认为今日头条迎接挑战的最好办法就是大胆地创新,追求极致快速地往前跑,而不是把专注点放在竟争上。如果把专注点放在竞争上,我们就会回头看,去比资源,比一些现成的东西,这样一来,就会分散大家的精力,浪费公司的资源。所以,我认为避免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创新,如果再在“创新”前面加上个前缀的话,就是悄悄地创新。
关于今日头条的未来,很多人都觉得应该像其他企业,如阿里巴巴,走上市的道路,尤其是在融资1亿美元之后。我并不觉得上市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好事,当然,我不是绝对地说能不上市就不上市,但至少在现阶段,像我们这种公司是不以上市为追求目标的。
公司在资金上没有募集基金,或者流动性方面不存在问题,获取支持用户就没有问题,这个时候,从收益上来讲,就没有太大的上市必要。因为从一个公众公司的角度考虑,股东就是公众,股东更多的时候,你披露的信息就更多,你就不能有效控制信息的传播。所以,如果在行业变化非常快,公司内部策略还是要保持机密,以及需要进行更多更快速行动的情况下,我觉得一个非上市公司会更有优势,这是我对上市的理解。
03
一个人与一个团队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会把手机拿在手里,而且经常低着头,是所谓的“低头族”。对我来说,手机是一个生活的必需品,就像我们要吃饭穿衣服一样。现在在地铁里或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低着头玩手机的人。
可能是有些人看到了这种状况,于是就说现在的这些“低头族”没有了手机,就不会沟通交流了,没有手机就不会说话了,我并不那样认为。说现在大家都不看书,沟通少,这是很片面的看法。我绝对不会有这种经典缅怀者的心态,有了手机、微信之后,你可以同时跟更多的人沟通,如和朋友、亲戚、父母等等,在手机上读电子书、浏览新闻,也便捷得多。我认为有了手机之后,沟通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而且是大幅度增加了。因为手机展示的不仅是文字、声音,还有照片、视频。而且照片、视频都能够交换、互动,给大家创造更多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可能。尤其是智能手机发达之后,交流对象范围时空限制被打消。虽然在同一个时空下的人接触少了,但从更大范围来看,无论是频次、幅度,还是范围,都提高了。当然,我们的今日头条,也是因为“低头族”的青睐,才能发展至今。
除了爱抠手机,我的本职工作就是对着电脑写代码。我是一个技术宅男,幕后工作是我的强项,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直到现在也是这样的。以至于我给员工们的印象都是“一个没什么爱好的‘码农宅男’”,每当他们这样说我时,我就感到很委屈:我有爱好的,我的爱好是获取信息!
创业以后,因为工作需要,我必须从台后走到台前,对于这个转变,我有些不习惯、不适应,我仍然喜欢做默默无闻的角色。一般对于采访,我都有点逃避。前些天,我还跟几个同事讨论技术问题,一直讨论到十二点半,我好久都没有参与讨论技术问题了,我想念这样的状态。技术攻坚的好处,是你可以把想法到实现更完整地贯通,从你提出想法开始,到设计编码上线,整个过程你都可以非常惊喜地参与,非常惊喜地把你的想法实现。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惊喜,更是一种成就。但是,我不能总沉浸在这种惊喜和成就感之中,随着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大,我需要更多的人来配合做这件事,只有这样,我才能腾出时间跟外界有更多的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输入,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对公司的发展也有利。所幸,我拥有一个非常棒的团队,来和我一起工作。
现在这个社会不再属于单打独斗的人,人人都需要伙伴,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来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成功,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是有限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只有团队紧密合作,才有可能成功,尤其是做成一件大事。我今天的成功,也是团队合作、努力的结果,在我们这个团队里面,早期的人员大部分与我年龄相仿,现在我们招聘的人大部分是八五到九零之间,这类群体应该是公司的主力。有人曾经问过我:90后的员工怎么样?好管理吗?
的确,目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对90后都比较有偏见,认为他们太个性,太张狂,自以为是,有点放荡不,不好管理。不过,我看90后身上的优点还挺多的,没太看到明显的缺点。总体来说,这批年轻人普遍的优点就是热情高,对事情事物敏感,对事物的细节要求更高,更能够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谓的缺点就是他们身上有一些80后身上没有的东西,我觉得一代比一代好,我看好90后,我也相信我们的团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