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真心
把《蜀锦人家》看完了,比较规整的一部剧,有明显的瑕疵,应该有大量删减,个别剧情衔接不流畅,大场面简化,保留了女主成长线的完整性,毕竟主线是女性商业励志传奇,糅合家国情怀和蜀锦技艺传承。
总体来说,展现了蜀锦人家的生活百态,突出了女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制锦为主,谈情为辅,情围绕锦生,不喧宾夺主,不生硬,且写出了“成长线”的“成长过程”。
故事开头主角团小打小闹、意气风发,而后经历种种互相支持守望,最后以比较自然的步调迈入成熟状态,以及竞争的对家也在关键时刻团结一心,如主角所说,锦业的繁荣离不开蜀锦人家的共同努力。
可能因为没有太过强烈的剧情冲突,偏四平八稳的风格,导致这部剧热度也较为平缓。
男女主的人设都非常完善,是现实状态里的顶配,公心在前,私心在后,有勇有谋,坚韧不屈。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角色的吸粉能力,而男女主又是剧情主力。
追剧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和情感体验,对大部分人来说,自然是跌宕起伏、有“残缺感”的剧情发展,更扣人心弦。
比之男二男三的故事线,由执迷不悟到大彻大悟,角色上的成长冲突就强烈得多。
其中男三,出自制锦名门的赵修缘,女主的青梅竹马,天资聪颖、天真、懦弱、依附权势,做了一堆错事,最后孑然一身,甘愿留在异国制锦,换取女主一行人平安归乡。这样大起大落由癫狂到平静的走向,很赚分数。
再有男二,南诏白王,本名晟丰泽,化名白晟,凡事以利为先,谋略过人,虽对女主动心,但不曾动摇“为锦而来”的行为目的,很合格的反派角色。而这部剧非常打动我的一幕也来自于他,意外的感动。
那是临近结局的剧情,晟丰泽掳走一干益州锦户骨干,为南诏锦业谋划的同时,也有私心把季英英(女主)留在自己身边,然伏低做小的赵修缘反水,纰漏丛生。
晟丰泽剑指赵修缘,质问为何如此,赵修缘却从容自若,几句话攻破了晟丰泽的心理防线,点破了他的执念。
赵说,真正的喜欢是看到她的时候就会开心,看不到的时候就会想她在做什么,不是想着占有,而是想着怎么做会让她快乐,你对季英英的不是爱,你只爱你自己,包括你现在把剑抵在我的脖子上,其实你一剑就可以杀了我,但是你没有,因为到这个时候,你还是在权衡利弊。
晟丰泽哑口无言,气势一下子弱了下来,眼神中涌出后知后觉的悲伤,他丢了剑,失魂落魄地走了。
(不自觉地被这个场景打动,情绪到位,演员也表达得到位,少有的,在模式化的剧情里,以真情打动人。其实是常见的反派动情故事线,但要差了节奏和演技,呈现出来的,就是天壤之别。)
最后,晟丰泽为救季英英而死,明知是陷阱,他还是奋不顾身地回头,奔向心爱之人。季英英抱着倒地的他,泪流满面。
晟丰泽拿着一片花瓣对着季英英说,现在,你看到我的另一瓣真心了吗。
那还是初遇的时候,晟丰泽隐藏身份,却不自觉被季英英吸引,总是找机会靠近她,时间久了,晟丰泽半开玩笑地问,我与季娘子算是朋友吗,季英英说,不算,是商业伙伴,但不是朋友,我对你坦诚,你却对我处处设防。说着,季英英随手摘下一片花瓣,又说道,白郎君的真心我只看到了一瓣。
其实晟丰泽早就爱上季英英了,那次锦房失火,明明交情都不够深,他还是没有犹豫地冲进大火里救出了季英英,只有出自本能的爱,才会让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不假思索地舍身。他习惯了用利益衡量付出与得失,他说服自己是看重季英英制锦的才华才去救她,所以他还是那么狠绝,一边控制不住地靠近,一边双手染满鲜血,将季英英越推越远。
晟丰泽的母妃本是益州织女,有两情相悦之人,被南诏王掳掠后,强行纳为妾室,后生下晟丰泽。这一出身使他备受冷眼,继承大业无望,又使他对制锦有天然的兴趣。
他深知昔日母亲是如何思念家乡,但还是仿照了他父亲的做法,试图用同样的方式留下季英英,他以为季英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但他低估了季英英的决心,也低估了自己对季英英的爱。
他设计抓了杨静澜(男主),百般折磨,但看到季英英以命相抵,终没有下死手。这时,他终于明白,无论怎样,季英英是不会爱上自己了。退而求其次,那便把她多留在身边一刻都是极好的,所以晟丰泽又寻了一个僻静的住所安置季英英。
饭桌上,难得的坦诚相待,你不爱我没关系,我也不要求你爱我,但我还是没法放手,所以我要把你留在我身边,哪怕什么都不做。
这时,有人来传话,南诏王要见他,放下碗筷,他对季英英说,等我忙完了回来陪你吃饭。
而再回来时,已是晟丰泽的死局。
爱让人疯狂,让人紧张,让人变得不像自己,让人心甘情愿的付出,让人妥协完原则,妥协自尊。
爱,让人忘我。
这是我被赵修缘质问晟丰泽一幕感动之所在。
总体来说,《蜀锦人家》是值得看的一部剧,有情有义,有大家有小家,其他精彩处,就不一一列举了。
共有 0 条评论